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环保超级基金制度的实施及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美国环保超级基金制度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了其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环境法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在评价桐庐县现有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整合优化财政补助结构,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各乡镇的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与地区对县域生态环境贡献率、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和资金使用绩效挂钩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碳交易市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企业逐渐认识到将气候变化问题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企业自主减排的动力不足,这不仅需要外部激励,更需要企业具有内生性动力.而只有依靠企业运行机制的修整和改良才能在根本上激励企业减排的自发性.企业内部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它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基于“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理念,建立企业内部碳交易市场,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的重新分配和交易.它具体包括三个互为联系的子市场,即碳信用市场、碳项目市场和现碳交易市场,各子市场的良好运作也需要三重保障,即减排基金的合理构建、产权的明晰和监督机制的完善.通过构建内部碳交易市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在企业内部的市场化运作,提高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保障企业抓住气候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企业的生产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三个方面,谈到了企业在生产经过中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增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多元化资金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背景,针对灾后重建资金需求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提出灾后重建资金来源应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走多元化的道路;并分别从财政资金支持、信贷资金支持、社会资金支持、国外资金支持、保险资金支持、证券市场资金支持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财政资金引导下,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资金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点论述了从征、管、用三大环节对环保专项资金进行效益审计。论述了审计方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社会共识,各级政府就开展生态补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予以适当经济补偿作为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本文综述了杭州市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分析了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实践效果及现存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措施,旨在对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环保资本市场建立和环保市场化发展的需求,论述了在环保产业中引入信托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信托市场运营的特点和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包括环保投资、融资、租赁、合营、交易、转让在内的六大环保信托模型,旨在建立和完善环保信托市场中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为例,论证了城市环境保护资金来源的不足、不稳定、不增长特点,提出制定和落实法定环保资金比例,采用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减灾战略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我国的灾害特点徊灾害防治中的困难的角度出发,参照灾害防治的经验教训,提出建立管理国家紧急事物的职能机构;设立防灾科研和教育基金;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协作;尽快成立灾害信息情报中心和进行必要的救灾物资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