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神农架主峰南坡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东县北部神农架主峰南坡的送子园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具有种类繁多的猕猴桃种质资源,经调查发现共分布有中华猕猴桃(A.chiensis)、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革叶猕猴桃(A.rubricalis var.coriacea)、葛枣猴桃(A.ploygama)、京梨猕猴桃(A.callosa var.henryi)、软枣猕猴桃(A.arguta)、巴东猕猴桃(A.tetramera var.badongenisis)、紫果猕猴桃(A.arguta var.purpurea)及紫果新变型、绵毛藤山柳(Clematoclthra lanosa)10种(包括变种、变型)。简述了各种类的植物学性状和果实经济性状,种质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以及生态环境,指出由于砍伐森林和环境条件的恶化使猕猴桃资源已受到威胁和破坏,提出保护策略的重点是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加大科技对猕猴桃资源保护支撑的力度。其主要保育措施:一是在保护区内就地进一步加强物种全面保护;二是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分区建立猕猴桃后种质资源圃,对濒危物种或持有物种进行迁地保护;三是开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建立种子和花粉基因库。并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数据库平台,便于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空间划分方式下袁河流域景观结构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启渝  王鹏  舒旺  张华  丁明军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325-4337
近年来景观结构的水文效应受到关注,研究不同空间划分方式下景观结构对河流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影响机制对于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在袁河干流及支流38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类污染指标(DO、NO3--N、NH4+-N、TP和DOC浓度)和重金属类污染指标(Cr、Mn、Fe、Cu、Zn、As、Cd和Pb浓度).基于前向变量选择、冗余分析等方法,筛选景观结构指标,量化其在不同尺度下对水体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田、斑块密度(PD)、斑块聚集指数(COHESION)及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是影响水体营养盐变化的主要指标.林地、建设用地(Res)、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_MN)和最大斑块指数(LPI)的组合是影响重金属变化的主要指标.②在河岸缓冲带与圆形缓冲区划分方式下,景观结构均在100 m尺度对营养盐变化解释能力最强,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1.5%、24.3%,均在1000 m尺度对重金属变化解释能力最强,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2.0%、42.6%.③100 m河岸缓冲带和子流域尺度分别是景观结构影响水体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最佳空间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1.5%、42.8%.以上结果表明,针对水体不同的污染类型,采用对应的划分方式及缓冲尺度有助于提高定量分析精度,为流域水环境保护、景观优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西九岭地体南缘武功山地体北侧以及其间的萍乐盆地内,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分布。逆冲推覆构造的类型有两种──逆冲推覆型和重力滑覆型。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横向上对冲挤压,纵向上多层滑动的特征,据此笔者建立了一个可能的多层滑动──对冲挤压模式,并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讨论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历史,指出区内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119.6Ma)。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地气溶胶测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从地气溶胶组分及元素的赋存状态、来源及其可能的迁移特性,讨论了地气溶胶测量的原理。根据最近几年在矿区外围及未知地区所测量的一些实例,论述了利用该方法寻找隐伏矿床的效果,认为地气溶胶测量在寻找隐伏矿床、研究深部构造地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wo sources of disturbance on the boreal forest –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of industrial forestry. It describes a theoretical blueprint constructed of concepts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world-systems theory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sociology) into a proposed integrated theory pivoting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The goal is to examine the key concepts of this theory –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ive capacity – as elements of the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 provided by dissipative structure principles. The focus on social vulnerability provides the means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s relevant to industrial forestry – the core/periphery relations of the world-system – as they influence the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oreal forest SESs. These systems are posited as embedded peripheries, following world-system criteria, and as the focal scale of analysis within a larger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goal is to suggest and stimulate idea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motivated by the premise that any successfu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orts depend on having s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n which to stand.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南沿海自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火山活动分为二期、四个旋回,在空间上有迁移性,在时间上与侵入活动呈交替式演变。建立火山碎屑流等五种岩相模式,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蒸气岩浆爆发。确定破火山口、火山穹隆和锥火山为火山构造基本类型。由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火山沉积洼地、火山构造洼地和火山构造隆起。提出不同类型火山构造组合形式和相互演化关系。火山岩系列属高钾钙碱系列,晚期则具双模式性质。它们的地球化学型式兼具大陆边缘和大陆板内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以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例,分析本工程的电磁辐射污染源,采用类比方法,预测和评价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电磁辐射防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宗沟小流域是长江源头高寒牧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通过沟道与坡面两方面的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增加地面、坡面植被,栏蓄径流,减少泥沙下泄,在防护效能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统计学技术对全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 16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和土壤理化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 ,各组分浓度均存在中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 .多环芳烃浓度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 .大气运移和土壤TOC含量可能是影响土壤多环芳烃浓度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