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4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1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We surveyed shallow, rocky reefs in southwestern Apulia (Mediterranean Sea) to assess the effects on coastal fish assemblages of the date mussel (  Lithophaga lithophaga ) fishery, an illegal practice that strips the rocky reef bare. We visually sampled fish four times over 15 months at three locations, one affected by date-mussel fishery and two controls. The fish assemblage at the affected locatio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at the control locations over all sampling times. Herbivorous fishes, sparids, and labrids (genus Symphodus ) contributed most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ffected location and controls. Lower densities of Symphodus spp. were observed at the affected location, whereas detritivorous fishes were recorded exclusively at control sites. Small serranids and sparids showed temporal trends that differed between the affected location and the control loca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ate-mussel fishery affects fish assemblages chiefly through reduction of arborescent macroalgae (contributing to habitat complexity and primary production) and emphasize the need for more effective policing against this destru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暗挖施工地层变形机理及控制实践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笔者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某些暗挖标段工程及地质条件 ,在土层性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地层大变形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由此确定了地层大变形控制的原则和技术措施。在施工中 ,应用地层变形控制原则及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后 ,使地层变形大幅度降低 ,满足了地表环境保护的要求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四川红层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水化学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红层盆地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是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和目前开采最多的浅层地下水类型,本文通过对大量控制性水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浅层风化带裂隙水的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内91%以上的浅层风化带裂隙水为HCO3-型淡水,主要分布在中部方山丘陵小区、南部台状低山丘陵小区和东部侵蚀构造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小区。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自燃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分析影响煤层自燃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自燃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煤田的多个煤层样本进行了训练和预测,网络经过10次训练后,误差达到设定的最小值,6次预测测试中最大误差仅为0.027 8,最小的为0.000 1.研究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预测煤层自燃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老母矿近距煤层的开采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并利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出煤层前后推进150 m是最合理的步距,侧向采动支撑压力在15~50 m内存在影响。基于这些理论数据,确定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进而确定以内错距离范围为30~60 m的内错式布置方式布置巷道和无煤柱协调开采布局,并进行井下工程应用。最后把无煤柱协调开采布局与双巷掘进开采布局对比,得出无煤柱协调开采布局的先进性和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条件下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煤层钻屑粒度随钻进深度分布规律,选取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平煤八矿己15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钻屑量测试和孔口瓦斯浓度监测,通过筛分实验煤样并应用Rosin Rammler分布模型,探究了钻屑粒度和钻屑量大小随孔深变化关系,分析不同点钻屑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于0.075 mm钻屑粒度分布随孔深变化与钻屑量变化规律相吻合;不同钻孔随深度变化分别对应不同Rosin Rammler分布函数,随着应力过渡越平缓,粒径分布宽度系数n值越小,煤体应力越大粒径相关系数D越大;不同范围钻屑粒度占比大小也会影响钻屑量大小;在钻屑量较大时,孔口瓦斯体积分数会出现增高现象。通过对钻屑粒度分布规律分析,更好地了解深部煤体应力分布,有助于冲击危险的预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专利商对应用于加氢裂化REAC系统的双相不锈钢S32205焊接接头的要求,简要说明了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评定;分析了填充金属化学成分、焊接线能量、焊接冷却速度对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达到专利商要求的能力,以及手工电弧焊焊缝铁素体含量达不到专利商35%~60%要求的原因是焊条化学成分设计的结果;分析了焊缝铁素体含量要求的合理性,介绍了AWS、API、NACE及国家行业标准对于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铁素体含量的要求;介绍了现场的焊接工艺,以及使实际焊缝达到使用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循环载荷下的煤体裂隙演化特征,在不同应力水平和不同频率条件下分别进行煤样破坏力学及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呈疏-密-疏的变化特征,对应的振铃数柱状图呈U型;上限应力点的应变值、累积能量、撞击计数均随循环次数增加而上升,曲线呈倒S型;煤裂隙演化经历了原始裂隙闭合、新生裂隙稳定发育和裂纹贯穿破坏等3个不同阶段;循环载荷的应力水平和加载频率对煤体疲劳寿命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煤体裂隙演化和破坏模式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平煤十矿己15-16-24130工作面运输巷掘进中的突出危险性,基于实际工程背景,考虑瓦斯抽采中的瓦斯运移及煤岩变形等因素,建立了瓦斯抽采气固耦合模型,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平煤十矿己15-16煤层的底板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瓦斯抽采对于降低掘进过程中突出危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己18煤层开挖底板巷对己15-16煤层进行穿层钻孔瓦斯抽采,瓦斯抽采180 d后,己15-16-24130工作面运输巷附近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分别降至0.315 MPa和3.84 m3/t;将底板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方案进行工程应用,实测抽采后的残余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在0.32 MPa和3.17 m3/t,均小于平煤十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规定的“双6”指标(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6 MPa,残余瓦斯含量小于6 m3/t),可有效降低运输巷掘进过程中的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煤层煤自然发火特征的异同性及规律,以淮南矿区1号、3号、6号、1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发火实验,对不同煤层煤的自然发火期周期、煤样70℃时放热强度和R70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煤层煤样自燃性由强到弱依次为:3煤>6煤>1煤>13煤;变质程度相近的4个煤层,3煤自然发火期最短,这与煤体中硫分和水分含量高有关;13煤变质程度较高,且前期放热强度、耗氧速率增长缓慢,其自燃性较弱;4个不同煤层煤的耗氧速率、CO,CO2产生率,以及C2H4/C2H6值随煤温升高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煤中CH4气体大量解吸出现于煤温60℃之前,煤中灰分在80~120℃开始逐渐吸热融化,解析和融化均会抑制煤氧接触并且减小煤氧反应放热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