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合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合作的国际因素,认为应构建报告与信息共享、跨界野生动物迁徙法律保护、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森林保护预警、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跨界生物安全预防合作及公众参与等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泄露污染WSN监测中,针对凸规划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阶次序列的凸规划定位算法。通过划分子区域缩小未知节点几何约束范围,建立各子区域的重心坐标到锚节点的阶次序列表,计算未知节点序列与序列表的相关度,并以最大相关度的子区域重心坐标为定位结果。使该改进算法满足低密度条件的定位并能减少其计算量提高定位精度。经过仿真,新算法较凸规划算法在定位精度上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3.
依据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受威胁人数、经济损失大小、人为活动强度等因素,采用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法对抚宁县环境地质灾害进行划分,抚宁县环境地质灾害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级,每级防治区又划分出不同的防治亚区,通过分析环境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工程地质岩类、成因与现状,对每个防治亚区进行评价,并提出加强防灾救灾管理与加强监测、随时做好应急准备等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南方丘陵红壤区典型小流域为例,构建了基于R语言的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指数并进行应用.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0.7~15244.2t/(km2·a)之间,超出南方丘陵红壤区容许土壤侵蚀量的区域占流域面积59%;平均非点源颗粒态磷产生强度为0.86kg/hm2,超出非点源磷流失阈值的区域占流域面积14%.流域侵蚀等级以微、轻度为主,但中度及以上强度区域以较小的面积(7.2%)贡献了较大比例的流域侵蚀产生量(35%)和输出量(43%)、以及非点源颗粒态磷输出量(31%).(2)识别的关键源区占流域面积14%,贡献了65%和58%的侵蚀土壤和颗粒态磷输出负荷;主要分布在近河道的坡地(<25°,水文距离≤800m),林地、耕地、园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组成.(3)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磷素富集、强降雨条件下低丘缓坡地带的高易蚀性是关键源区形成的主因.研究进一步对关键源区进行分类分区,提出了以水土保持、配方施肥、工程治理为核心的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治理组合措施.研究为丘陵红壤区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