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In 1988, the Iowa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long withthe University of Iowa, conducted the Statewide Rural WellWater Survey, commonly known as SWRL. A total of 686private rural drinking water wells was selected by use of aprobability sample and tested for pesticides and nitrate. A subsetof these wells, the 10% repeat wells, were additionally sampledin October, 1990 and June, 1991. Starting in November, 1991,the University of Iowa, with sponsorship from the United Stat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evisited the 10% repeat wellsto begin a study of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atrazine and nitratein wells. Other wells, which had originally tested positive foratrazine in SWRL but were not in the 10% population, wereadded to the study population. Temporal sampling for a year-long period began in February of 1992 and concluded in Januaryof 1993. All wells were sampled monthly, a subset was sampledweekly, and a second subset was sampled for 14 day consecutiveperiods. Of the 67 wells in the 10% population tested monthly,7 (10.4%) tested positive for atrazine at least once during theyear, and 3 (4%) were positive each of the 12 months. Theaverage concentration in the 7 wells was 0.10 µg/L. Fornitrate, 15 (22%) wells in the 10% repeat population monthlysampling were above the 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of 10 mg/L at least once. This paper, the second of two papers on thisstudy, describes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survey. The firstpaper (Lorber et al., 1997) reviews the study design, the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ata base.  相似文献   
2.
井水是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源。由于农村地区缺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环境中。并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污染井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外的一些数据显示,饮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严重地影响了人的健康。本文讨论了我国南方农村水井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最佳工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COD去除率与HRT、MLSS、进水有机物浓度和混合液水温的关系。在试验中最佳的水平搭配为MLSS=5500mg/L,进水有机物浓度=180mg/L,HRT=8h和混合液水温=20℃,与回归分析所得出MLSS=5881mg/L,进水有机物浓度=192.7mg/L,HRT=8.9063h和混合液水温=21.3790℃的最佳工艺条件相吻合。最后通过等高线分析得出常温下生活污水兼性生化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中厌氧生物选择区的停留时间、进水有机物浓度和系统中泥龄、曝气时间等运行参数对选择区内厌氧释磷以及有机物的吸收贮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区停留时间lh,系统泥龄5d,曝气2h,进水有机物浓度COD/TP=60--70,选择器中释磷效果及微生物的吸附性能最优,可去除进水中78%的COD。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试验运行过程中,SVI一直保持在30--40ml/g左右。  相似文献   
5.
序批式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液龄分布函数是二元函数的观点.推导出了当进、出水流量是时间的函数时,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的通用积分式和离散式;然后得出了序批式反应器(SB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具体表达式,并分析了用现有方法计算其水力停留时间所产生的误差.结果表明,最大相对误差rmax仅与充水比λ有关.且呈正相关关系.取典型值λ=0.4时,rmax高达25%。  相似文献   
6.
1IntroductionTheFirstPharmaceuticalFactoryinShijiazhuangCity,China,builtasetofequipmentoffulscaletreatingVitaminCwastewaterin...  相似文献   
7.
新疆百重7井区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百重7井区为新疆百口腺地下水的汇集径流区,是克拉玛依市生尖生产用水水源之一,在此处进行油田开发,使得保护该区地下水环境成为开发工程的重中之重,由新疆百重7井区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可知,正常状况下的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一旦发生事故,则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大,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该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设置监测井监测,讨论了垃丧填埋场封场后在内部温度,渗滤液的PH值及O2,CH4、CO2等气体浓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变化,认为在不同到3a的时间五峰垃圾填埋场内部垃圾分解的程度就已达到整个分解过程听中后期,提出在高温高湿地区要充分利用CH4资源,必须尽快直埋尽快封场或边填埋边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流化反应器混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型蜂窝状断面复合生物流化反应器进行了液体循环速率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测定,实验表明新型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负荷强,接近CSTR反应器的特点,反应器随气量增大、载体投加量减少和进水量减少而更近似于CSTR反应器,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影响液体循环速率的参数主要有气体流量(气含率)、反应器沿程和局部阻力系数以及Ad/Ar,并且得出液体循环速率与反应器高度的0.5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