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我国采用高临界流动水分的磷矿进行湿法生产普钙普遍存在产品水分达不到部颁标准的难题,直接采用制浆废液(利用其主要对环境有害成分之一——MNA作减水剂)进行降低普钙水分的研究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减水剂MNA可显著降低国内朝阳、昆阳、浏阳和国外摩洛哥等单种磷矿以及昆阳-朝阳混矿的矿浆粘度和水分.采用国产昆阳-朝阳混矿进行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5%~0.4%干矿粉重量的减水剂MNA,不仅可使球磨添加水量从145 kg降至103 kg,矿浆含水量从30.5%降至27%,成品肥含水量从16.24%降至13.77%,而且可使有效磷从10.67%升至12.24%,转化率由86.57%提高到90.45%,矿浆细度由90.18%提高到93.12%.实验和工业生产试验表明,直接用造纸制浆废液降低普钙水分,既确保和改善了普钙的产品质量,又治理了环境污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采用高临界流动水分的磷矿进行湿法生产普钙普遍存在产品水分达不到部颁标准的难题,直接采用制浆废液(利用其主要对环境有害成分之一--MNA作减水剂)进行降低普钙水分的研究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减水剂MNA可显著降低国内朝阳、昆阳、浏阳和国外摩洛哥等单种磷矿以及昆阳-朝阳混矿的矿浆粘度和水分.采用国产昆阳-朝阳混矿进行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5%~0.4%干矿粉重量的减水剂MNA,不仅可使球磨添加水量从145 kg降至103 kg,矿浆含水量从30.5%降至27%,成品肥含水量从16.24%降至13.77%,而且可使有效磷从10.67%升至12.24%,转化率由86.57%提高到90.45%,矿浆细度由90.18%提高到93.12%.实验和工业生产试验表明,直接用造纸制浆废液降低普钙水分,既确保和改善了普钙的产品质量,又治理了环境污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林镜冰 《化工环保》1993,13(2):97-99
首先将氟硅酸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氟硅酸钾,然后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中水解得到氟化钾水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加入添加剂进行改性处理,即可制得无水氟化钾。  相似文献   
4.
普钙高氟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一铷 《化工环保》1992,12(6):347-350
本文介绍了普钙高氟废水预处理工艺的确定及其处理效果。含氟5000—11000毫克/升的普钙废水,采用石灰沉淀法处理,装置运行结果证明,经一级中和一级沉淀处理后,氟含量可降至15毫克/升以下,达到GB8978-88排放标准,为普钙行业含氟废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葛郁真 《化工环保》1992,12(1):38-42
本文介绍了用两室一塔水吸法吸收普钙氟气副产氟硅酸钠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装置投入运行一年来,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氟气总吸收率达99%以上,大大减轻对大气和农作物的污染与危害。同时,可副产质量较好的氟硅酸钠,每年可创综合经济效益62万元.  相似文献   
6.
纪碰辉 《化工环保》1993,13(4):244-245
1 前言目前,国内生产硫酸的净化工序有酸洗和水洗两种。水洗工艺排出废水为8-15t/t酸,水量大,一般仅用石灰法作简单处理后排放。酸洗工艺排出的废水只有水洗废水的1/300-1/500,但副产的稀酸(5%-15%)中含杂质较多,腐蚀性强,目前尚无妥善利用的方法,大部分经中和后排放。此外,磷肥生产中副产含盐酸、氟硅酸、氟硅酸盐等的废液,其中少部分返回氟吸收系统循环使用,大部分稍加处理后排放或直接排放。这种处置方法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本人认为这两种酸液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云南某化工厂年产3万t普钙含氟尾气治理工程的运行现状、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根据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当地环保局1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该厂含氟尾气采用喷淋塔、喷杯塔和喷淋旋流板塔处理后,不仅尾气达标排放,还副产300 t/a氟硅酸钠,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还根据12年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供普钙行业含氟尾气治理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