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636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摸查了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经农(夏)闲期降水等外部强干预调理后的环境污染物含量——该值理论上是环境自净作用之后的最不利值,对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进行水质评价,探究其对农田土壤质量的潜在污染风险.于2019年6月中旬—7月下旬(降雨集中期),分别在西北江三角洲城市(清远市、佛山市和江门市)实验基地周边筛选研究区,并在雨后对有覆水的水源区域、灌渠、蓄水池和田间水等采集上覆水,共采得水样27×2份,对其pH值、悬浮物(SS)、矿化度、总磷(TP)、氨氮(NH4+-N)、Cd、As、Pb、Cu和Zn的含量进行检测;对各研究区pH值、SS的成因和影响,矿化度的等级,重金属均值分布等进行分析;对全样品TP、NH4+-N、重金属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特征分析;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Pi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P分别对各采样点、各构成项目和各研究区进行水质评价.研究发现雨后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构成复杂,物质呈无显著性差异的迁移,灌溉沿程上覆水中大部分物质可能处于动态平衡,受局部环境影响变小,TP、NH4+-N和重金属等迁移物质主要还是灌溉水体中原有的,受外力驱动扰动后在水动力作用下可能以氮磷结合形态沿灌溉系统发生远距离迁移;使用河流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发现该法可以刻画局部灌溉的水质态势,对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的含量特征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可以做出综合性定量评价.虽然灌溉水系统结构差异较大,但是从整体上可以初步得出农闲期西北江三角洲农田灌溉水的灌溉风险不高的结论,总体综合水质评价级别为Ⅰ类~Ⅱ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来源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地下水灌溉土壤为对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长期利用生活源和工业源再生水灌溉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下水灌溉相比,长期生活源再生水灌溉可显著提高土壤中TOC、 DOC、 Eh、 NH~+_4-N和TP的含量,长期工业源再生水灌溉导致Cd、 Cr、 Cu、 Pb和Zn在表层土壤大量累积.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了土壤中Acid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了Firmicutes和Tectomicrobia的相对丰度,且不同来源再生水对土壤中功能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活源再生水灌溉可显著增加Chloroflexi和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而工业源再生水灌溉对Actinobacteria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db-RDA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源再生水灌溉土壤菌群主要受TN、 TP、 DOC和Eh影响(P0.05),工业源再生水灌溉土壤菌群主要受重金属影响(P0.05).长期再生水灌溉可改变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生活源再生水灌溉土壤中微生物主要受DOC、 TN和TP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和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控制,工业源再生水灌溉土壤中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积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油脂对红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主要集中在优先流通道中快速运动,优先流湿润锋处的土壤油脂浓度较高且不受灌溉水中油脂浓度的影响,表明即便是采用较低油脂浓度的灌溉水灌溉,依然对地下水系统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高频率、低定额的含油脂灌溉水灌溉有利于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向深层土壤运动,使得斥水性土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入渗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均增大;油脂对受灌土壤团聚体的再团聚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高时才能形成,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因降低了受灌土壤的油脂浓度反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分散和破碎.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原污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浆造纸废水灌溉芦苇湿地为题,通过对污灌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研究了造纸废水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影响,为资源化利用造纸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内涵,分析了农田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指出了农田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大气CO2浓度升高(简称FACE,即Free A ir CO2Enrichment)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综述了FACE条件下,农田土壤植物生物量质量变化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反馈作用,以及土壤痕量气体排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近于其饱和容量,发展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保障和发展干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At a rice-wheat rotational 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 platform, the effect of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a farmland ecosystem was studied. Wheat plots were exposed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ambient 370 μl/L 200 μl/L).32 families and 40 genera of nematode were observed in soil suspension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Under FACE treatment, the numbers of total nematodes, bacterivores and fungivores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Because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the effect of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on soil nematodes was only observed under favorable conditions. The response of nematode communities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may indicate the change of soil food web.  相似文献   
9.
农田施肥对环境的影响●张作瑞王连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食物和其它物质的需求。于是,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成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但同时,高度集约化农业中大量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良...  相似文献   
10.
农业污灌与污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城乡生产的发展,污灌总面积近期已接近3000万亩。污水灌溉虽然缓解了我国的缺水状况,但它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出来,形成对土壤、农作物、水生生态、地下水、人体的严重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污灌严加管理,促进污水灌溉向处理废水灌溉过渡。废水再生回用系统吸收了活性污泥、氧化塘、土地处理等方法的长处,能充分利用水及水中的营养物质,是污水资源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