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溢油预测模型在大连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溢油预测模型综合考虑了三维流场、剪流、湍流、风导输移和波浪破碎对海上溢油行为的影响,结合大连湾潮流的特点,预测了大连湾溢油的行为和归宿。旨在为大连湾海上溢油应急行动的决策和海岸油污染防范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3.
4.
介绍袋装生活垃圾破袋破碎机的研制过程 ,对其结构、性能、特性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提出了这一产品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爆堆块度评价方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爆堆矿岩的块度分布是评价爆破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对爆堆矿岩的块度大小与块度构成情况进行准确、可靠的定量描述 ,不仅可为验证、改进爆破工艺与参数 ,进而为改善爆破效果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而且也是开展爆破优化研究的重要技术基础。通常使用手工方法去评估爆堆矿岩的块度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爆破块度分布进行定量的评价。但这些方法还都存在着某些缺陷。而爆堆矿岩块度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则可弥补上述诸方法的种种缺陷 ,近年来 ,该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笔者在总结各种测定爆破块度分布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和研究了当前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爆破块度方法。  相似文献   
6.
《安防科技》2003,(8):16-16
  相似文献   
7.
苏桥煤矿于2005年12月开始基建,矿井设计年产量21万吨,开采二迭系童子岩组含煤地层.由于区域推覆构造的作用,复盖在童子岩组地层上面的是地质时代较老的栖霞灰岩和石炭系林地组砂砾岩.  相似文献   
8.
采用应变软化的模型,使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FastLagrangianAnaly-sisofContinue)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过程;分析各种工况下不同参数对煤体塑性区、最大位移、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截割力与塑性区大小成正比,位移、剪应力、主应力随截割力增大而增大;截深与塑性区大小成反比;截割角度与塑性区面积关系密切,试验用煤体最佳截割角度为5°左右;截割速度增加,塑性区面积减小;通过分析截割动态过程,得到位移矢量图及剪应变等值线图,发现截割过程中煤体的破坏是拉、剪联合作用的结果,以剪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采动条件下采场上覆岩层的变形-开裂-运动过程,利用自主开发的适于准静力计算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针对常村煤矿S6-7工作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加,首先,直接顶出现裂缝;然后,采场上覆岩层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之后,直接顶垮落,其上岩层破断,并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采空区局部闭合.此后,上述过程循环往复.2)将工作面煤壁前方和开切眼后方上覆岩层最大主应力大于0的最大范围定义为采动影响范围,通过分析悬露岩层长度和弯矩的变化解释了上述两部分采动影响范围的演化规律.3)通过分析工作面煤壁前方煤层支承压力峰值的变化解释了该部分煤层破碎区尺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技术原理及特点、工艺过程和示范工程等方面对一种钢渣辊压破碎-余热有压热闷新技术进行系统详细地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后续研究及推广应用前景也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