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厌氧消化泡沫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方法有助于解决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起泡问题,本文调研了近年来报道的厌氧消化系统起泡现象,并从底物特性、反应器构造及运行条件和消化过程相关特性3方面分析了不同底物、工艺和环境条件下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起泡机理;讨论了丝状菌指数、表面张力、粘度、有机负荷、起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等参数作为起泡风险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介绍和比较了4类消泡方法(物理法、机械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的消泡原理及优缺点.目前,除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外,其他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系统起泡的主要因素尚不明确,而这也限制了泡沫控制方法的开发.后期探索关键起泡微生物或研究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与起泡的相关性,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揭示起泡机理,并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泡沫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向文英  张志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2792-2797
为了提高污泥细胞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能力,采用壳聚糖包埋固定活性污泥,制备了粒径2~3 mm的壳聚糖活性污泥复合吸附剂SCTS.以吸附溶液中CrO2-4的吸附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制备过程中采用的2种固化液及5种发泡剂进行比选,考察了固化液浓度、发泡剂量、交联剂量、活性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及发泡温度对SCTS吸附能力的影响,由正交实验确定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及最优水平组合.结果发现,固化液浓度、发泡剂量、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及发泡温度对SCTS吸附能力影响较强,影响次序为固化液浓度发泡剂量活性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发泡温度.最优水平组合为4 g·L-1三聚磷酸钠(STPP)固化液、剂量为吸附剂质量10%的NH4HCO3发泡剂、活性污泥与壳聚糖用量比值0.5、发泡温度100℃,此时CrO2-4吸附率最高可达97.3%.该吸附剂的制备研究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硫矿石容易发生氧化自燃的危险,通常的灌浆、注砂、注惰气和喷洒阻化剂等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提出一种以水泥灰为基料的三相泡沫来预防硫化矿石自燃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将水泥灰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发泡剂和稳泡剂后,经物理机械方式发泡形成,集固、液、气三相材料的防灭火性能与一体。理论分析了水泥灰三相泡沫的形成与衰变机理,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三相泡沫的发泡倍数与半衰期进行研究,最后采用单因素实验,定量分析灰水质量比,发泡剂和稳泡剂浓度对三相泡沫稳定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泡沫配方。结果表明:当灰水质量比为1:5,发泡剂浓度为5g/L,稳泡剂浓度为8g/L时,制得的三相泡沫发泡倍数达到6倍,半衰期达到6h以上。  相似文献   
4.
吸收塔浆液起泡原因分析及消泡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多个湿法脱硫项目中出现的吸收塔浆液起泡现象,分析了引起塔内浆液起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探讨脱硫吸收塔浆液起泡专用消泡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5.
泡沫液的发泡比和半衰期是表征起泡剂特性的基本物理量.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典型的表面活性剂,测量了不同质量分数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到试验条件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25%,采用改进的Ross-Mile法、搅拌法和测压力法,在相同的环境下对同一溶液进行发泡试验,其中测压力法可以得到表征重力排液和扩散排液过程等泡沫破灭过程的定量数据.结果表明,发泡比因起泡方法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相同质量分数下,测压力法的起泡量最大而搅拌法的起泡量最小,3种方法所产生的发泡体积随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25% (CMC)时,搅拌法、Ross-Mile法和测压力法的发泡体积比为1:1.25:1.36.3种方法所产生泡沫的半衰期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缓慢减小,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测压力法、Ross-Mile法和搅拌法的半衰期之比约为1:3:6,分析了3种方法所产生泡沫的发泡比和半衰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地表沉陷,煤矿采空区需要充填,目前采用的充填方法为胶结充填、高水速凝充填等.泡沫混凝土具有质轻、流动性好的特点,可作煤矿采空区的充填材料.制备低水泥用量、含粗颗粒煤矸石的泡沫混凝土对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要求较高,目前市售的发泡剂难以满足要求.在探讨发泡剂发泡、稳泡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稳泡剂(D)的加入量对发泡液黏度、发泡倍率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以D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研制出了高泡沫稳定性的发泡剂KD-1,该发泡剂的发泡倍率为21.3,开始泌水时间为7 min,90 min后沉降距为38 mm,并且考察了KD-1与混凝土早强剂的相容性.用此发泡剂制备出了最大粒径为5 mm、煤矸石掺量为63%(质量分数)、体积密度分别为800 kg/m3、900 kg/m3和1000 kg/m3的煤矸石泡沫混凝土,其90d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0.4 MPa、0.63 MPa和1.75 MPa.  相似文献   
7.
倪红  陈婷  李亚东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254-2260
以污泥蛋白为实验材料,通过加入不同量的稳定剂GP-1,配制成高稳定性污泥蛋白发泡剂,并对高稳定性污泥蛋白发泡剂的发泡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污泥蛋白10 mL、水90 mL、GP-1 0.4 g配方组合为研究对象,所制备的泡沫初始体积为770 mL,泡沫泌水时间大于15 h,泡沫半衰期大于64 h,泡沫综合发泡能力为2.2×106 mL·min,泡沫的最佳搅拌时间为5 min,泡沫的泌水时间和泡沫的半衰期都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pH为3~13时泡沫稳定。经过对高稳定性污泥蛋白发泡剂发泡特性研究以及对水泥的胶凝时间、特性进行比较,研制出污泥蛋白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并制备污泥蛋白泡沫混凝土块;结果表明,当污泥蛋白泡沫混凝土发泡剂的用量分别为0、6、6.8、7.6、8.4和9.2 mL,水泥为200 g时,制备泡沫混凝土块,其密度由2.07 g/cm3下降到0.34 g/cm3,体积由130 cm3 上升到755 cm3;在泡沫混凝土块脱模后的第1 d、第7 d、第28 d分别称量他们的重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块第1 d和第7 d无重量变化,第28 d的重量明显减轻。该研究为污泥蛋白研制成为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并应用于屋面隔热、保温建立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8.
彭爽  何琴  李蕾  伍迪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845-3852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系统中含有大量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会改变厌氧消化污泥的表面张力及发泡潜能,甚至诱发严重的泡沫现象.了解这些物质对污泥表面性质和发泡潜能的影响,对预防厌氧消化系统泡沫的产生和过程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不同浓度的底物和中间代谢产物的单组分及其组合对污泥表面张力、黏度、发泡趋势(Foam tendency,FT)和泡沫稳定性(Foam stability,FS)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的表面张力、黏度与污泥的发泡趋势、泡沫稳定性之间并没有一致的相关性,确定污泥发泡潜能的最佳方法是测定污泥的发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体系中,油酸和明胶可以大幅提高污泥的发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因此,认为这两种物质的存在是潜在的主要泡沫诱发因子.玉米油的存在能够降低污泥的表面张力和发泡趋势,可能对系统产生的泡沫具有抑制作用.乙酸、淀粉、蛋白胨也能提高污泥发泡趋势,但却不能强化污泥的泡沫稳定性.研究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并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遇到泡沫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析了通风除尘、除尘器除尘、喷雾除尘、煤层注水除尘、控尘技术、泡沫除尘的技术特点。新型泡沫抑尘技术在邢台煤矿的现场应用证明了泡沫抑尘技术具有除尘效率高、能改善作业环境等特点,尤其对呼吸性粉尘能有效抑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次氯酸钙法处理发泡剂生产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闽 《化工环保》2004,24(6):440-443
采用废漂白液(次氯酸钙)处理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生产废水。废水pH为8~9时,加入质量分数3%~5%的漂白液和1‰PAM絮凝剂,反应2h,沉淀澄清。实验室试验中COD去除率为88%,工业处理试验中COD平均由626mg/L降为105mg/L,去除率为83.2%。该法工艺简单,以废治废,费用低,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