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遂宁地处涪江中游,成渝经济圈中心点,已被列为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的大城市之一,是四川除成都以外的第二大交通枢纽。遂宁城中两山两河,城在水中,水在城里,水山一色,风景秀美。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在城区涪江下游8公里处建设过军渡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2006年建成蓄水后,将形成包括城区在内15平方公里的水域,略大于两个西湖,依此为基础打造“西部水都”。要使建设“西部水都”目标的实现,环境保护是最重要、最基础、最具决定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今年将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10个省市启动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为调查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心亮 《环境保护》2006,(4A):81-84
川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是四川经济发展、工业战线的一个缩影,是当前经济发展下一个很好的典型。”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视察川威后充分肯定川威的发展。近年来,作为四川生产型第四强的川威集团,为实现“打造百年川威,铸就著名企业”这一美好愿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废尘“四大闭路循环”,创建的节约、友好型企业形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的良好和谐环境,均为世人瞩目,“川威现象”和“川威精神”更为世人称颂。循环经济铸就了今日的“川威”,更孕育了未来的“川威”。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川省10年气候资料与蔬菜生产资料,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及统计分析,找出四川省蔬菜基地群分布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产供销特点,并提出了发展四川省蔬菜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四川石斛属植物新资源徐利国,黄仁琼,余再柏(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630065)50年代前,四)11曾产高档药材金耳环[’j,但不知其来源,其后断档、到70年代,又有经产区加工送到陕西汉中等地交售,品名金石融,当时收购价达480元兑g。通过对布拖、冕...  相似文献   
7.
日前,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紧急通报南梧高速公路四川省过境客车“3.1”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运输企业认真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采取措施,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国“两会”期间我区的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安全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四川省得以全面推进,全年共有139个建设单位接受了现场评定。通过1年多的实践,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特别是从工作报告审核、现场评定和建设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如何开展好社区安全风险诊断,是困扰一些基层建设单位的首要问题。流程与方法为便于基层建设单位理解,本文将AQT9001-2006《安全社区建  相似文献   
9.
剑门游记     
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江山如画,万古天府第一关。2006年8月中旬,我陪同四川省地震局专家到剑阁县验收建于剑门关隘口西侧仙峰观旁的地震遥测台,验收完后感到时间尚早,突发游览剑门关之意。多年来因为工作关系乘车往来于剑门关已有很多次,却无一次下车游玩的机会.好在这次地震遥测台的台址就在剑  相似文献   
10.
陈建民 《防灾博览》2009,(2):F0002-F0002
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一切体制机制、方法措施都要以能不能、是不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作为衡量的唯一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