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01篇
环保管理   392篇
综合类   543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夜深了.人们陆续进入了梦乡.然而,在一家刚刚被查封的野味馆的餐桌上,一场热闹的审判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2.
林雪芬 《环境》2006,(Z1):80-81
本文把握时代脉搏,配合我校创建环保绿色学校的要求,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现状,运用资料检索法、实践研讨法,对如何结合实际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和探讨,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提出积极性的建议,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一代环保新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释学生文化体系的构成,即重在打基础,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植防灾学院自己的学生文化“精英”;创新与创业是学生文化的闪光点;培育一个好的学生文化的管理环境。做到此四点,就可办一个好的、有特点的、合格的高等学校。本文有的放矢,用事实来说话。  相似文献   
4.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教育改革,在谈论如何将我们的教育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然而,大家都没有办到。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至于考试之外的东西.弄没弄得懂、需不需要知道是无关紧要的。有人说.这样的教育是在浪费公民的时间、青春和生命,话也许偏激.但却不无道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搞教育的人士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下教育.需要我们的老师们重视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这,也就是我们设置“关注”这一栏目的初衷之一、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参与我们的话题、挖掘我们的话题,引起更多的思考与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教学改革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我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快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等方面出发,从高职高专教育的角度,探讨以图书馆建设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大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阐明了素质教育的涵义,并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图书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应采取的服务举措。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学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根据作的实践摸索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准备过程、实施过程、评估过程进行了探讨,并试图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探讨如何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黄华章 《环境》2007,(2):90-91
我校是以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所完全中学。多年来,我校以仲恺先生的“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作为校训,坚持“师名人风范,育一代英才”的办学理念,在建设校园文化工作中把创建绿色学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书香校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建省绿色学校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打造绿色的校园文化,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学生在我省大学生群体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中 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卫东 《环境导报》2003,(22):47-47
基于自然情境的环境教育活动,是以感性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体、以运用和验证环境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形成科学的生态观为主要目的学习方式。它以教育“互动”为中介,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以学生自主活动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培养个性、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