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60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检验交通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变化对广告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法操作广告情感诉求类型,使用眼动技术和Go/no-go联想测验(GNAT),通过比较不同效价和唤醒度的情感诉求广告对受众的注意力和内隐态度的影响,评估交通安全广告情感诉求类型的说服效果。研究发现:被试对低唤醒广告文字区的眼动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显著长于/多于对高唤醒广告文字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被试观看高唤醒消极的广告后,正确驾驶行为的积极态度显著下降,而低唤醒消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积极的公益广告对于被试的内隐态度的改变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高唤醒度积极广告能够提升受众的注意力,而高唤醒度消极广告则会损害受众对正确驾驶行为的内隐态度。  相似文献   
2.
环境及环境科学的哲学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层次上考察环境和环境科学有关问题,对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与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环境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主体活动赖于进行的自然、社会、人文条件的总和。环境哲学承认环境的价值因素,引入环境价值系统,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环境哲学将伦理观引入自然环境之中,倡导人类须规范其行为、尊重自然环境有其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环境哲学寻求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浅谈“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系统内,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巨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其主要特征将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安全心理学理论在HSE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了解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发生事故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复杂心理现象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认识过程主要包括人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感知和思维过程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意向过程包括人们的情感、意识和注意等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卜欣欣 《环境导报》2002,(12):38-38
环境教育,又称绿色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简言之,环境教育就是关于如何学习照顾好地球、他人和我们自己的问题。环境教育以影响人们关于环境的价值、态度和行为为目标,本质上是告诉人们环境是你自己的。这种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环境教育的三个核心理念,即: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更新资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发展经济使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并涉及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阐述野生动物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科学价值,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视,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品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环境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为指导,探究了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品质的四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试用期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李海燕:试用期的作用其实从这3个字上看就显而易见,即试用期间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互相增进了解、磨合的时间,因为招聘的信度与效度毕竟有限,很多时候有些方面较难在招聘过程中考察到,如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与团队协作的能力等。鉴于此,才有必要设定试用期,以便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在工作中建立信任,实现未来工作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组织招聘中,一般根据岗位要求招聘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员工,这种招聘称之为人与工作匹配模式,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判断新招员工的价值观、目标、个性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目标、文化相匹配及匹配的程度如何。其后果可能是员丁仅为岗位而工作,不是为组织工作,这样容易导致员工的承诺、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