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那家的土屋前,石榴树已燃起朵朵红光。"满院的石榴花,一朵朵红似火,一队队骆驼,从我门前走过。有一个黑小伙,他拉着骆驼,为何,他的一双眼睛只瞧我,只瞧我——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2.
谢兴双 《环境》2005,(4):80-85
如果有一个地方,让我们有些疲惫的灵魂得以暂时的抚慰,给我们日渐世俗的心灵些许的净化,那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哀牢山,是山中的哈尼梯田;如果有一个地方,还保留着生态上原本的一种风貌,在建设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环境的爱护,这个地方可能还是哀牢山,也是山中的哈尼梯田。  相似文献   
3.
鸿儿 《绿色视野》2009,(10):57-58
第一次听当涂民歌是在民歌会上,五河民歌《摘石榴》唱得人旖旎婉转的当儿,当涂民歌《勤嫂子》、《打麦歌》登场了,明快的旋律阳光般地袭过来,让人耳朵一亮。不知怎么的,就想起电影《九九艳阳天》的一些画面:翻滚的麦浪、和煦的春风,快乐的劳动者在阳光下欢畅地笑闹……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文化中源远流长、传播广泛而又长盛不衰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酒曲这种风俗小调因其广阔、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功能。从人的社会化的视角深入分析酒曲的精神内核,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层面),情感交流与互动(情感层面),伦理道德观念内化后的实践(行为层面)递进式地呈现社会化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酒曲文化的功能和当地民众对酒曲文化的认同与情感内化的过程,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童声群体朗诵,渐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顺着前辈足迹走。徽州徽州梦徽州,多少牵挂在心头,举头望月数星斗,句句乡音阵阵愁。徽州徽州好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书香门第也富贵,忠烈孝节美名留。前世不修来世修,转世还要嫁徽州;多少辛酸多少泪,悲欢荣辱也轮流。[童声群体朗诵](重复三遍,渐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相似文献   
6.
公元1668年,即康熙七年间。大清国清圣祖玄烨——康熙已从需要重臣辅助的8岁幼皇成长为初具韬略的少年国君。此时的满清王朝政治稳定,经济复苏,可谓国泰民安,欣欣向荣。 然而,这年自正月以来,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区一反常期干旱的形势,不仅霪雨连绵,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井水上涌的异常现象;进入7月,个别地区自地下有浑浊烟雾逸出。囿于时代和科学普及的局限,人民对此虽觉怪异,却没有谁感知到这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预  相似文献   
7.
刘隆有 《环境教育》2012,(10):90-91
在苇丛坐下,打开随身携带的《诗经》,翻到《秦风·蒹葭》。蒹葭丛中读《蒹葭》,真是亲切,就觉得是回到了诗的故乡,回到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年代。一有时候,就觉得,假日行走,若是随身携带一卷《诗经》,也许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就撞醒一个沉睡千年的美丽意象,闯进一片久蕴心头的奇妙意境,让你的旅行多一种诗意的愉悦和难以言表的快感。呱呱——唧啾,呱呱一一唧啾,……一串清脆的鸟呜,将您从酣睡中唤醒。睁开眼,窗前已是阳光灿烂。这是一个春天的假日,原计划要读读《诗经》的,何不到室外去读呢?于是操书出门,乘着和风,循着鸟声,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一条河边。河心沙洲上,正有一对美丽的小鸟,相对而鸣。呱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读贵刊第5期《端午随想》,至以"呱呱唧啾"释"关关雎鸠",眼睛猛然一亮,不禁拍案叫绝,连呼妙哉!《诗经》本是民歌选集,质朴本真,最多民间口语,水畔鸟鸣,以文字谐音,写作"关关雎鸠",可也;写作"呱呱唧啾",亦可也。均为实录。但自汉代始,历代腐儒为迎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