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1436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村落承载的乡土记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面对经济变迁下的城镇化改造,如何借助空间特征定位村落文化保护的转型路径成为关键。本文探讨了将“源汇”嵌入文化景观进而拓展为景观”源—聚”的可行性,并以亟待转型的东北村落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源—聚”方法突破了对单一要素和信息片面化关注的局限,能够借助区划手段探索文化空间的分区特征,支撑文化景观格局构建。(2)宾州镇以聚落生活区为主,主城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村落间文化联系紧密,可构建“中心—附属—外围”的层级传递与联动模式,促进乡村文化空间的协同发展。研究挖掘了乡土景观自然结构背后的文化意义,从理念与实践中探索了自然村落文化保护的活态路径。  相似文献   
2.
3.
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全基 《灾害学》1992,7(4):39-42
文章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展现了我国海岸侵蚀灾害的严重性;从入海泥沙、人类活动、地面沉降、海岸特性、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海岸侵蚀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经过20多年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未能对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致使今天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尚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描述阶段。该文第一次把有关海洋环境监测相结合,通过运用逻辑构思方法和监测方法学,详细分析监测方案设计中的各个阶段,监测目标的提出,到方案的实施,从监测数据的加工,到监测信息的发布都进行了辩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导了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省南麂山列岛及其邻近北麂山列岛海域(121°11’55"E.27°36’54"N)1991年6月间发生的赤潮。该赤潮发生在高温(25.38℃)低盐(28.79)海域;赤潮生物是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主要聚集在上、表层,最大密度达7.61×109个/m3,占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的94.56%;辛普森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046;未发现有发光,死鱼等现象。建议在北麂山列岛设立季节性监测站,对南、北麂山列岛海域赤潮进行监测、分析.以利于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片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郑苗壮  赵畅 《环境保护》2020,48(17):60-64
近年来,全球在推进保护海洋的爱知目标11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4.5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各国日益重视海洋保护,海洋保护区数目和保护面积不断增加,但保护的实际成效并不尽如人意,部分保护区止步于"口头上"和"纸面上"。本文首先回顾了全球海洋保护目标的演进过程,评估了海洋保护目标实施进展和效果,针对现有海洋保护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过分重视数量、没有达到实际效果的问题,提出制定2020年后海洋保护目标的对策建议,即各方合力推动实现海洋保护目标;海洋保护目标重点关注国家管辖内海域;海洋保护目标重在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7.
8.
9.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层级性等内涵,探讨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基本逻辑问题、应用挑战与应对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双评价”的理论发展和相关政策响应,剖析了“双评价”在应用探索、内涵扩充、系统支撑三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和服务目标,阐明了承载力评价与适宜性评价之间关联逻辑的演进历程。总结了当前“双评价”在应用上的几个关键挑战:一是“双评价”应用于“三区三线”划定的逻辑尚未明确;二是当前承载能力评价与未来规划决策之间存在逻辑悖论;三是“双评价”在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导失灵;四是两个评价之间的关联逻辑仍存在争议。为此,提出了应对“双评价”挑战的四点建议:深化理论认知、拓展评价维度、建立传导机制、厘清内在关系,以提升“双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决策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