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湟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瑀  卢诚  徐泽  王玉秋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29-2837
基于2012—2014年水质数据,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一维水质模型(Qual2Kw),系统分析了湟水河水质时空变化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湟水河河流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铜、六价铬、水温、溶解氧、总氮、氨氮等8项水质指标影响,且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湟水河水质时间上可划分为3个时段:时段1(6—10月)、时段2(5月和11月)和时段3(12月—4月),时段1水质明显优于时段2和时段3,湟水河水体受工业生活排放污水的影响显著,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低于点源污染;空间上可分为3大区段:湟水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中游西宁市段污染较重;基于Qual2Kw模型的污染物贡献比例计算结果揭示了湟水河民和桥断面的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扎马隆(S2)-西钢桥(S3),总氮主要来源于报社桥(S5)-小峡桥(S6),其中支流点源是氨氮的主要污染源,普通点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是总氮的主要污染来源,上游干流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氨氮、总氮排放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以为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告湟水河多年来生物性污染的监测结果,从监测结果看出,湟水河的污染是黄河兰州段生物污染的生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湟水河流域地表水体微塑料分布、风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梦苑  黄懿梅  张海鑫  李好好  黄倩 《环境科学》2022,43(10):4430-4439
为探究我国青藏高原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情况,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野外调查和影像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湟水河流域丰水期63个地表水样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据风险指数(H)和污染负荷(PLI)指数模型评估了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流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665~8780 n ·m-3,湟源县水系平均丰度最高,达5414 n ·m-3,各支流丰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微塑料中薄膜类和颗粒类分别占36%和33%,透明和黑色分别占67%和17%,粒径在0.45~50 μm的占70%,聚乙烯(66%)和聚丙烯(12%)为主要的聚合物类型.微塑料丰度与耕地面积、降水量和紫外线强度正相关,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风速显著负相关,微塑料的分布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总体上湟水河流域地表水体中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
索海卿 《青海环境》2005,15(4):148-151,168
文章从湟水河及其流域基本情况出发,结合海东地区湟水河段污染现状和治污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今后湟水河污染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湟水河小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河地处西北高原干旱地区,针对其流域地下水的特点,选取包气带介质、水位埋深、含水层介质、含水层厚度、净补给量和地形坡度共6个指标并运用三标度AHP法为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了改进的DRASTIC模型。运用改进DRASTIC模型对湟水河的小流域范围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湟水河沿岸的部分地区和西堡村附近地下水脆弱性高,地下水易受到污染。与传统DRASTIC模型相比,改进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原河流中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选择黄河流域上游支流湟水河为对象,于2020年9月(秋季)和2021年6月(春季)对湟水河流域23个点位开展着生藻类调查,探究湟水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湟水河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72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主要优势种时空差异明显,上游段着生藻类群落主要由小席藻、鞘丝藻和披针形曲壳藻等清洁种构成,中下游段优势种则逐渐出现放射舟形藻和谷皮菱形藻等耐污种。春季湟水河着生藻类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低于秋季,分别为41.55×104cells/cm2和66.45×104cells/cm2、0.60 mg/cm2和12.50 mg/cm2。春秋两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上游段均高于中下游段。MRPP检验分析发现,着生藻类群落存在显著的时间(春季v.s.秋季)和空间(上游段v.s.中下游段)差异。就β多样性而言,上游段Jaccard指数低于中下游段,春季Ja...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采集湟水河西宁段表层沉积物样品14个,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中Cr、As、Pb、Cd、Zn 5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揭示了湟水河西宁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湟水河西宁段沉积物中Pb、Zn、Cr浓度低于各重金属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120、250、200 mg/kg。As浓度的平均值为508.13 mg/kg,是青海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36.30倍,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4.23倍;Cd浓度的平均值为4.93 mg/kg,分别为青海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35.99倍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1.64倍,严重超标。在湟水河西宁段,重金属污染风险极高,2种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污染严重程度为Cd>As>Pb>Cr>Zn。Cd和As是湟水河西宁段沉积物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应重点研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李发娟 《青海环境》2010,20(4):165-168,172
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背景,针对北川河和湟水河下游水环境中度污染的状况,根据已有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选取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河段的主要污染控制因子,以一维水质模型为基础,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并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明确河段及园区水污染物排污控制量和削减量。  相似文献   
10.
樊文辉 《青海环境》2007,17(1):34-37
随着西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湟水河沿岸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市区人口快速增长,废水排放量与日俱增,使致湟水水质不断变化,水体功能逐渐下降或丧失。经调查湟水河西钢至新宁段水中油类污染主要以动植物油为主,动植物油占油类总量的78.3%左右,石油类相对较小,但随着西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类的污染问题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