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假日经济与发展琅琊山旅游资源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假日经济与假日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对琅琊山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假日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应对假日旅游的策略,为促进滁州市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一翼,近年来随着滁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致使滁州市区及其周边大气灰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冬春季的天空经常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所笼罩,能见  相似文献   
4.
滁州市1966年的地形图,1978年、1987年、1995年、2000年及2006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滁州市6个时段的建成区面积对其用地扩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建成区面积在1966-2006年间面积增加了7.84倍,扩展速度经历了先快后慢的过程;发展方向以东南方向为主,40年间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分别迁移了1084m和1940m对揭示安徽省中小型城市用地的发展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滁州市耕地数量变化对工业化、城市化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5-2005年安徽省滁州市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区域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呈非平稳变动,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且影响时间更为持久.说明滁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在当前滁州市工业化与城市化非平衡发展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综合质量,对于保护耕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安全》2011,(9):12-12
本刊讯(记者李志华)2011年8月30日,霍尼韦尔宣布霍尼韦尔安全防护产品(滁州)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滁州市正式成立。新公司的成立为霍尼韦尔安全防护靴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促进霍尼韦尔在个人防护用品领域的全球快速增长。新公司由霍尼韦尔生命安全集团出资建造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滁州市1996 ~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滁州市近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2)滁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更趋多样化和平均化;(3)1996 ~2005年滁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牧草地>交通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和耕地、园地、牧草地来进行平衡;(4)1996年~2005年滁州市主城区和各县(市)各类用地的相对变化及结构变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园地;而下辖各县(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是牧草地>未利用地>耕地>林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交通用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呜——一辆快速列车在京沪线上飞驰。车窗外,正下着滂沱大雨,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玻璃上,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水迹。人在闲得无聊的时候,总会想出一些乐子来。坐在我对面的两个年轻人在玩腻了象棋后,跟我东南西北聊了起  相似文献   
9.
全球自然灾害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为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和安全发展。以典型的灾害多发地区滁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概念框架,构建了各单灾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激励模型复合单灾种风险评估结果,定量测度了研究区的城市安全风险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了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城市安全风险等级占比从低到高分别为2.49%、8.71%、41.08%、30.47%和17.25%,以中风险占主导。在空间上,城市安全风险表现为中部高于周围边缘区域,呈现出由核心区往外逐步减弱的格局特征。(2)6个驱动因子对城市安全风险的解释力强度为人口密度(0.404)>地均GDP(0.402)>建筑承灾能力(0.095)>植被覆盖度(0.078)>路网密度(0.013)>用地类型风险(0.012),因子交互协同作用后对结果的解释力增强。研究结果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能够服务于高风险区域的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绿色视野》2008,(10):8-10
历阳镇是安徽省巢湖市和县的县城,该镇的太平村是和县有名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这个村共有六个生产小队,三四百户村民,李美才就是其中的一户。"以前用的高毒农药,比如甲胺磷等,如今在和县根本就买不到。"李美才指着自家的西红柿大棚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