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热载体炉具有热传导效率高、热损失小、温度易控制,尤其是在较低的运行压力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等优点,近几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在盐城市有200多台液相有机热载体炉应用在化工和印染行业。  相似文献   
2.
吕学涛  徐倩  麻辉 《火灾科学》2016,25(2):79-86
为研究高温下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T形截面柱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采用电热炉进行了温度场试验,进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标准火灾下构件温度分布规律,构件从受火面到构件截面中部,温度逐渐降低,混凝土温度较钢管和钢筋温度明显滞后,且四个阳角温度高于两个阴角温度。在工程常用范围内,分析了受火时间、截面尺寸和加劲肋间距对构件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构件截面尺寸的增大截面温度呈明显降低趋势,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钢管温度和混凝土温度呈不同态势增长,而钢筋加劲肋间距变化对温度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小、污染物去除率高和处理周期短等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 土壤中的水分是影响堆体热修复过程中土壤升温的关键因素,然而其热湿迁移机理尚不明晰,工程设计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 该研究以山东省某污染场地的砂质壤土开展堆体热湿迁移试验,结合COMSOL仿真模拟,系统分析加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湿度在竖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热源附近土壤水分呈逐渐升高并出现短暂峰值(高于初始值10.9%)后再下降的趋势,水分峰值随温度提高而升高;热源温度越高,土壤中水汽的对流和扩散作用愈加明显,当热源温度由50.0 ℃升至100 ℃时,监测点体积含水量下降率由4.50%升至27.2%,且水汽的浓度扩散机制在水分迁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对于相同热源作用下,初始体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变化,温升过程中对流传热以及热传导的作用更显著,当初始体积含水量由0.0700 m3/m3升至0.160 m3/m3时,监测点的温度由37.1 ℃升至40.0 ℃,其中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作用占主导. 研究显示,堆体热脱附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规律与土壤体积含水量、距热源的距离、热源温度有关,且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是引起土壤升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热量在低温取芯过程中传递的方式,以型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低温取芯模拟装置,通过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对低温取芯过程热量传递方式进行研究,进而分析煤芯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的存在降低了煤样的热交换速率,使煤芯温度变化滞后于煤样罐壁温度变化;煤体内部温度分布存在差异,煤样中心轴线不同半径处的圆柱面构成变温过程的等温面,在降温过程,热量沿径向由煤样内部向外部传递,升温过程,热量沿径向由外部向内部传递;低温取芯过程热量传递同时存在3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煤体表面与罐体内壁表面之间的热辐射,以热传导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5.
原位热传导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逐年增加,但国内对加热半径、升温和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单根加热管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813 h的加热升温过程,相隔25 cm不同位置的4个温度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66.3,89.3,68.7,47.8℃,总耗电量为1438.7 kW·h。随后经过145 h的持续冷却,4个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基本持平。监测井温度变化规律可为污染场地的原位热修复工程提供技术及工艺参数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基于一定高温环境下经过热防护服传热到假人皮肤的热传导模型进行研究。我们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假人表皮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将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分化为暂态和稳态两部分,基于传热学的专业理论,暂态方面基于傅里叶定律和微元思想得到热传导定律偏微分形式,稳态方面通过构建逐层温度差分方程获得一维热传导问题的稳态解。基于两方面即得到温度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分布场。  相似文献   
8.
热传导强化气相抽提处理苯系物污染土壤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杰  罗启仕  李心倩 《环境化学》2013,(8):1546-1553
以苯系物(BTEX)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加热源功率和加热时间对土壤苯系物去除率的影响;实验通过分析尾气和冷凝水的污染物浓度来判断实验的终止时间点.结果显示,在3个功率100、200 W和400 W作用下,各污染物的残留浓度较低,所需要的处理时间分别为168.5、122.5 h以及104 h,消耗的总电能分别为:0.49、0.56 KW.h.Kg-1TS以及0.81 kW.h.Kg-1TS.功率越高,土壤中BTEX去除效率越高,同时能耗也越大.实验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发现在加热的条件下有机质会逐渐减少,功率越高,有机质去除的速率越快,越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本文的结果可证实通过加热可有效提高土壤中苯系物的气相抽提去除效率,对现场中试的开展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TVS-2000ST型红外热象仪对在135mm×78mm×120mm的长方罐中含水油品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动态壁温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对小尺度油罐,一维热传导的理论是可行的。另外,发现在扬沸前夕油层的温度梯度并不下降,而总的温度值下降,这有助于理解扬沸形成的物理过程和正确地预报扬沸。  相似文献   
10.
郭淑萍 《环境技术》2006,24(4):19-22
本文对气候试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