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基础理论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附着凌冰的化学成分及其与大气环境污染的关系。2001年12月,在位于瓦屋山2600米处的山顶采集了树枝上的附着凌冰,并对其所含阴离子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凌冰中各阴离子含量都很低,pH为3.5属强酸性未被中和。酸性物质的起源与燃煤以外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四川瓦屋山原生和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野外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瓦屋山中山段(halt 1500-1900m)自然恢复的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群落主要乔木物种组成,高度和径阶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1)恢复42a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已基本形成中亚热带湿性绿阔叶的生活型外貌和以中小型单叶为主,草质叶明显的特征,但与原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相比,落叶的中小矮高位芽植物明显较多,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偏少;(2)次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有67种,而原生林仅57种,次生和原生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主要优势物种组成相似,但次生林优势种更明显,并存在较多的处于伴生状态(局部地段还居于优势地位)的落叶乔木种类;(3)次生林较相同面积上的原生林乔木层的平均胸径DBH<2.9cm。次生林具有小径阶个体多,大径阶个体少的明显特点,但两类森林乔木大小结构分布与其它地区的异龄林基本一致,均遵从指数分布关系;(4)次生林6400m^2内h≥3m的乔木有1199株。垂直高度h分化不明显,hmax=22.8m,hav仅9.7m,而原生林6400m^2内h≥3m的乔木有1045株,平均高度12.8m。次生林缺失Ⅶ高度级(>25m),而Ⅵ高度级仅8株(原生林有55株),低高度级(Ⅱ-Ⅳ级)株数的比例大,占总株数的87.12%。说明次生林乔木拥挤度大,乔木层个体正竞争强烈,群落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发生乔木自疏和它疏过程;(5)次生与原生林群落学特征比较表明,严重破坏后42a来通过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已经恢复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外貌,已经具有了原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到达了常绿阔叶林阶段,自然恢复是迅速而成功的。研究发现,自然恢复是生态恢复重建的可行性途径之一,而群落外貌(生活型、叶型谱)、主要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很好地说明了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恢复状况是良好的,因些这些指标可以作为森林恢复评价的可选指标。图2表4参3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