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均对土地资源有大量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优先发展区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管控土地利用并引导其变化发展,需要建设具备不可替代特征的省域生态廊道.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是识别生态廊道最常用、有效的模型,但在应用于省域尺度时,MCR模型识别的潜在廊道路由存在冗余的问题.因此,通过引入网络科学中的边介数指数(edge-betweenness)对MCR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潜在廊道路由的边介数指数值,选取出其中最为重要和简明的结构来连通生态源地,即提取潜在路由中的骨干路由(backbone route)和关键战略点(key strategic point)作为不可替代的结构来指导省域生态廊道建设.将优化后的MCR模型应用于广东省,构建了全长5 493 km的省域生态廊道,其中包含生态源地20处,关键战略点11个,骨干生态廊道29条.骨干路由与关键战略点构成的不可替代省域生态廊道(irreplaceable provincial corridor)能够实现"廊道数量和占地面积最少、连通性基本不变"的目标.研究显示,边介数能够对潜在路由进行优化筛选,识别出维护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结构;不可替代生态廊道能够指导省域生态规划和土地空间的发展利用,并为更高水平的生态安全环境提供了演进的基础;同时也为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提供了建设生态廊道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重要时刻,我们在广州召开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五”期间的环评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环评任务,开创环评工作的新局面。首先,我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对热情支持这次会议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4.
通过相关指数在广东省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省控站优化组筛选中的实践和探究,表明相关分析是个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针对我省生态环境现状,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省的构想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批准黑龙江省为国家级生态省建设试点省.目前我省已经开始着手开展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28日,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总队成立大会暨授旗揭牌仪式在青海省消防总队隆重举行。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公安消防总队、青海省地震局、青海省发改委、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公安厅、青海省建设厅、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同志和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总队的全体成员以及青海省内各大新闻媒体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予波主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碳减排目标的省域碳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低碳社会背景和碳减排目标,通过构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设定补偿模式、衡量准则、标准和补偿系数,建立了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模型,并对各省份进行了量化实证。结果表明:(1) 2015年,各省(除云南外)碳排放均大于碳吸收量,净碳排放总量达274. 60×103万t;(2)碳排放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从东至西递减的态势,而各省碳汇是造成地均碳排放和建设用地地均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3)区内14省超出生态补偿阈值2 635. 30万t,以最适补偿水平需支付163. 00亿元,16省未达到生态补偿阈值,可获补偿91. 11亿元;(4)受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碳排放目标强度等因素影响,生态补偿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空间同质,整体呈"东付西补"的分布状态。最后从构建以中央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碳收支账户和完善多样化补偿方式等角度对省域横向碳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的把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分阶段的落实到各个省市,做好二者之间衔接工作,研究考虑了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中等发达国家时所需要考虑的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阀关系的问题,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行业增长曲线的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分解模型.模型首先求解出中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曲线.然后给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函数.结合区域发展规划,给出了各省的阶段目标,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以风电、水电和太阳发电为代表能源,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规划和资源需求分布状况,分阶段提出了各省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目标分解参照两个原则(1)可分解原则.国家总量目标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由全社会共同完成发展目标.(2)公平性和区域差异的原则.考虑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各地总量目标有所区别.研究对于可再生能源规划的整体实施和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维敏 《环境教育》2016,(Z1):10-14
正被称为"长了牙齿"的新环保法实施至今已有一年。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措施,环保督查在这一年里颇为抢眼,所到之处,无不令地方党政负责人如临大敌、如履薄冰。根据2015年12月25日环境保护部对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进展情况的通报,截至2015年10月底,除安徽、海南、甘肃、宁夏等4个省(区)正  相似文献   
10.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劳动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今年3月联合下发了《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加快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省劳动保障厅10月出台了《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标准与规范》,做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