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形态,已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随着大学生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不断增多,过度使用的负面影响正在凸显。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需求动机,置于人际交往视域下分析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探究合理利用网络虚拟社交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际     
《绿色视野》2016,(4):70
正伦敦派鸽子检测空气污染英国首都伦敦上空近日出现一支特殊部队――鸽子。它们携带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城市上空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进行实时检测。这项为期三天的活动名为"鸽子空中巡逻队",旨在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当地居民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关注活动账号,就可以获得所在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作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直是政府、企业等组织争相拉拢的对象,他们以各种形式争取获得媒体的注意,从而通过媒体传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获得于己有利的社会环境。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关键环节,与系统内包括政府、公众、利益集团等要素形成互动。而媒体与组织利益之间复杂的关系令媒介观察者们忧心忡忡,传统媒体与资本、权力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在媒介景观中,社交媒体的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垄断现状,也改变了资本与权力对新闻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继微博以后,微信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它除了能满足受众即时通讯的需求外,还发展成一个大型的媒体平台和商业交易平台,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让众多商家纷纷转战营销阵地。本文分析了微信的营销价值和营销模式,探讨企业利用微信实现商业盈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浏览信息的耐心大幅下降,如今的信息为配合社会的快节奏多呈现简短、浅显的形式,人们无需做太多思考,简单浏览即可求得信息大意。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这些编码简洁的信息仍就不愿投入过多精力,通常缺乏耐心浏览,更有甚者完全不进行阅读,仅仅为了转发而转发。针对此种行为,本文运用心理学及传播学知识,指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社交网络的四个特性作为自变量,以用户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这两个关键因素作为中介变量,用户的电影购买意向作为因变量,构建社交网络对用户电影购买意向的影响模型。在此基础上,为电影制片公司和营销企业提供三点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利用网络民族志的调查方法,通过在线观察、参与讨论、数据记录和内容分析的方式,主要以微博、百度贴吧、视频播放论坛等虚拟社区为田野调查点,以2012年的热播剧《后宫甄嬛传》的主要电视播放时期和网络投放时期为观察时间段,历时大约一年,针对该剧的热播现象以及在网络上引发的讨论热潮进行学理分析,主要探讨了社交媒体对该剧的助推作用以及社交媒体对于电视传播形成口碑效应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特征,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谣言也以大量、迅速、势不可挡的鲜明特点涌现于用户的社交圈子。本文对这些谣言的特点、蔓延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安防大数据的挑战在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的催生下,大数据时代翩然而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不仅仅是数据总量的庞大,同时也是种类的庞大。安防行业有着海量的视频、图片数据,一个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数据就可以达到1 PB,同时还有飞速增长的特征数据,包括卡口过车数据、人脸抓拍数据、报警数据等。繁多的数据种类、PB级的数据量、低价值密度的视频数据、快速的数据更新处理需求,这些特性都预示着安防行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看,数据经历了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这几个过程,存储和处理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占用了安防系统80%以上的  相似文献   
10.
文摘     
《生命与灾害》2021,(3):45-45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不排除未来在月球科研站人工培植"月球是否能种菜"这一问题日前多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此回应称,在月球现有自然环境下种菜、种粮食并不现实,但不排除未来在月球科研站进行人工培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