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7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345篇
安全科学   3905篇
废物处理   186篇
环保管理   1556篇
综合类   4683篇
基础理论   367篇
污染及防治   316篇
评价与监测   159篇
社会与环境   334篇
灾害及防治   58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1215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961篇
  2011年   868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性能,以某铁路隧道为研究背景,分析3种抗减震措施下隧道不同监测点隧道拱顶沉降、边墙收敛、衬砌结构PGA及最小安全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最优抗减震措施。结果表明:相比于工况1,工况2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0.54%~81.10%,边墙收敛减小13.92%~78.77%,衬砌结构PGA减小31.42%~72.02%,最小安全系数增加18.04%~66.13%;相比于工况1,工况3结构拱顶沉降减小3.04%~18.02%,边墙收敛减小4.70%~32.00%,PGA增加13.95%~27.4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7.49%~30.99%;工况4即“减震层+SFRC衬砌”刚柔并济法,相比于工况1,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8.46%~83.98%,结构边墙收敛减小17.54%~85.47%,PGA减小30.00%~69.9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47.95%~83.56%;4种工况抗减震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况4>工况2>工况3>工况1。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抗震设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我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征,选取2005-2019年国内852起重特大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Python编程语言针对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年份、季度、月份、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地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国内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在不断下降;第四季度发生重特大事故最多,而第三季度平均每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重特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随月份显示出反复波动的趋势,均呈现3个"^",形;工作日期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数量最多,非工作日平均事故率最大;国庆节是重特大事故发生最多的节假日;贵州、湖南、山西、云南、河南等省份"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加强安全和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建筑施工过程安全隐患的分类与分级方法,对促进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管理行动,提升安全生产绩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基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性理论与事故致因原理,建立了隐患演变为事故类型的关系模型;基于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和预防性原则,将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分为结构类、功能类、流程类、防护类、环境类和行为类6大类;基于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隐患演化为事故的可能性的隐患特征系数和严重性的隐患类别评估LC方法,将施工安全隐患分为特别重大隐患、重大隐患、较大隐患和一般隐患4级,便于与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的协调,彰显"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研究成果在多个工程的数十项危大工程进行施工安全隐患排查评估实践,据此,文章最后给出了典型的施工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案例。  相似文献   
4.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环境各个介质及人体样品中广泛被检出,近年,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普遍发现PFASs.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PFASs的含量普遍高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和灰尘中的PFASs可能是室外空气的污染来源及人体暴露源,因此室内环境中PFASs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展室内空气中PFASs的相关研究,室内灰尘中PFASs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就室内空气和灰尘中PFAS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现状、来源分析及人体暴露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为我国室内环境中PFAS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环境彩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彩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重庆环境科学》,于2013年9月改刊发行。  相似文献   
6.
吴瑞祥 《安全》2003,24(4):30-32
工程监理对保证工程质量的强势作用,通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已经显现出来,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安全监理的形式符合我国的“行政执法、企业管理、法人负责、职工守纪、  相似文献   
7.
矿井环境监测系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除有维修和管理上的原因外,系统功能进一步开发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宁建民 《劳动保护》2005,(10):66-67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煤矿立足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以电力、建材、高效农业为主的“煤基多元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4,(7):57
深圳市绿能达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27日,主要从事环境治理工程BOT建设、环境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制作、安装和调试,承接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综合污水、噪声、废气的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等。  相似文献   
10.
截污工程完成后武汉东湖自然净化速率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几十年来武汉东湖水质监测资料和数据,在东湖截污工程完成后,没有新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前提下,对东湖水体通过自然净化恢复到健康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数学和科学论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地泥营养物质的情况下,东湖水体通过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以及收获鱼类和高等植物造成的营养物的输出,只需要3a左右的时间就能恢复。然而如果考虑地泥的影响,几十年沉积在地泥的营养物质持续向水体中释放,然后再通过用水及生物输出,东湖水质需要35a以上才能得到恢复。可见,截污后东湖要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富营养状态,地泥是造成东湖长期富营养化的关键。解决东湖污染问题的关键是清除地泥,因此得出结论:挖底泥后引入长江水源来加速东湖水体改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