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技术及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及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水处理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纳滤在纺织废水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滤工艺无论对废水中疏水性染料还是亲水性染料都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并对高价离子和微污染物质等都有很高的去除率,尤其适用于纺织废水的深度处理和染料的提纯。纳滤工艺操作压力比反渗透低,可降低纺织废水的处理成本。本文介绍了纳滤工艺在国外纺织废水回用中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3.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滤+反渗透2级处理系统浓缩回收电镀铜漂洗废水。实验结果显示:在△P=1.5MPa条件下进行浓缩.纳滤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纳滤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6%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57%以上。在△P=3.0MPa条件下进行浓缩,反渗透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反渗透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8%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67%以上。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截留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聚合氯化铁(PFC)的最佳投药点0.62 mmol·L-1(Fe3 )下,出水水质符合纳滤膜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而且该工艺需要PFC絮凝剂的量较低.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1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2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48 mg·L-1,CODMn值为0.64~0.69mg·L-1,UV254值为0,且有95%以上的脱盐率.后者出水的TOC值为0.61~1.00mg·L-1,CODMn值为0.72~0.97mg·L-1,UV254值为0~0.0109,脱盐率很低.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的存在也降低了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在本试验中运行周期为72h.水中颗粒物粒度分布表明,原水、絮凝后和气浮出水中颗粒物粒度分布的中位直径(d50)分别为2~5 μm、21 μm和16μm;经过保安过滤器或保安过滤器/活性炭柱,水样中的颗粒物的d50为0到几个μm;经过纳滤膜后,出水基本无颗粒物.初步研究表明,微涡旋絮凝过程中投药量对絮体的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纳滤膜在增白剂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白剂作为一种合成染料,在染料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传统生产工艺通常采用酸析法,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酸,而且排出的废水处理难度极大,严重污染环境.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替代原有的酸析工艺对增白剂合成液进行脱盐和浓缩,不仅使产品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而且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清洁生产理念.  相似文献   
6.
摘要:结合青岛市某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实例,介绍了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流程、原理等,分析了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和优势。垃圾渗滤液经过MBR工艺处理,生化部分采用前置反硝化/硝化工艺,再经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和其他方法处理,最终流出液水质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相似文献   
7.
采用纳滤-光芬顿处理高浓度树脂废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研究因素的影响和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纳滤-光芬顿技术对该类树脂废水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值为2.0,30%H2O2的投加量为1mL/L,Fe2+:H2O2(摩尔比)为1:2,最佳反应时间为15min,COD的去除率达到80%,光-芬顿氧化降解树脂废水反应符合三级反应动力学,相关系数R2=0.9947,降解半衰期4.2min。  相似文献   
8.
痕量有机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积累性和强毒性等特点,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控制水环境中痕量有机物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纳滤膜技术在去除痕量有机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去除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章总结了水质特性、操作条件以及膜表面性质对纳滤膜截留痕量有机物的影响,分析了以往研究中纳滤膜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得出的不同结论,并对未来纳滤膜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掺杂钙钛矿型催化剂LaFexMn1-xO3,并以其为催化剂催化湿式双氧水氧化处理煤气化废水纳滤浓缩液。采用XRD,SEM,FTI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催化剂均具有标准的钙钛矿型结构,其中,LaFe0.9Mn0.1O3的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中LaFe0.9Mn0.1O3的催化活性最高,且稳定性好,连续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减弱;在H2O2投加量3.0 g/L、n(H2O2)∶n(LaFe0.9Mn0.1O3)=12∶1、反应温度160 ℃、反应压力1 MPa、浓缩液pH 3、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优条件下,COD、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9%、95.2%和68.0%,BOD5/COD由0.02提升至0.40,可生化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利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流量、循环流量、电流强度和原水氯离子浓度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法的最佳运行条件如下:水力停留时间为3 h,进水流量为1 m3/h,循环流量为15 m3/h,电流强度为420 A。在上述条件下,原水COD浓度从3 100mg/L降到1 311.3 mg/L,去除率达到57.7%,BOD/COD值由0.03提升至0.31。氯离子对电解有促进作用,但原水氯离子浓度超过5 000 mg/L,不需要外加工业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