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志梅 《环境科技》2005,18(3):15-16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我们选择适当的运行工艺和参数。通过控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平衡生长,或者是使固着型原生动物占优势,来获得良好的活性污泥,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进水水质成分改变引发的污泥粘性膨胀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强化SBR工艺除污性能时,由于可溶性淀粉投加导致进水水质成分发生改变,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污泥出现大量的粘液。镜检发现,大量指状菌胶团异常增殖且丝状菌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膨胀属于污泥粘性膨胀。停止可溶性淀粉和提高主反应池的DO浓度,污泥粘性膨胀并未得到恢复,但污泥粘液逐渐消失。粘液消失后,通过模拟前期进水水质成分和缩短泥龄,污泥粘性膨胀得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实验还研究了污泥粘性膨胀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系统讨论了活性污泥法中经常发生的、并有严重危害的丝状菌污泥膨胀.介绍了与污泥膨胀有关的丝状菌种类和特性,以及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和污泥膨胀的机理.结合国际近一二十年来,关于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通过试验设计和镜检观察,研究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的结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菌胶团结构紧密,体积大且呈球形时,有利于污水的处理;菌胶团和丝状菌相互依存,丝状菌是菌胶团形成必不可少的骨架,而菌胶团的吸附可以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繁殖,从而预防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5.
MBR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MBR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机理,认为MBR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与DO、pH值、温度、F/M等生态因子有关.并较详细地研究和论述了污泥絮体中细菌种群的分布特征及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污泥浓度和菌胶团中物质的转移过程与短程硝化反硝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其中碳源种类的不同会造成好氧颗粒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的不同,进而影响其稳定性能.采用混合碳源驯化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试验.考察了厌氧条件下,乙酸钠等八种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合成PHA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对乙酸钠和蔗糖具有较好的转化能力,合成PHA的量分别为102.19mgCOD/g·VSS和70.58mgCOD/g·VSS,显著高于其他碳源的PHA合成量(5~26mg/g×VSS).故以蔗糖和乙酸钠作碳源均有利于颗粒污泥稳定性能的维持,而当以甲醇作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贮存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综合国外具体的工程实例可以看出,生物膜技术净化河道具有净化效果好,占地少,不引入外来菌种的优点, 同时还能强化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因此,在我国污染河流的综合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丝状菌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控制与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活性污泥系统中都存在着丝状菌,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生长时,不会发生膨胀污泥问题,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就会出现污泥膨胀问题。丝状菌在工业废水中的有效控制与利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碳氮磷比对菌胶团的影响与活性污泥膨胀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之慧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1):12-15,43
在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由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与废水成分的碳、氮、磷比例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比例失调会导致菌胶团变性、解体,从而影响活性污泥的生物学特性与理化性质、发生“污泥膨胀”,影响废水处理效果。运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0.618”法,拟定维尼纶有机配水氮的实验区带为0.8-10,在4个条件相同的反应器中作试验,结果证明:C:N:P=100:3.96:0.93的范围,菌胶团活性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多生物相菌胶团生物滤床在农村生活污水分户式处理模式中的运行效果,其既可省去修建长距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的费用,又可将后续运维责任分摊到户,解决运维难题,还可提高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