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可燃物参数与林分特征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地被可燃物是引起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掌握森林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森林地被可燃物载量数据的获得是比较困难的,运用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系统,对兴安落叶松林和杨桦林的林分因子和各类地被可燃物载量进行后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可以通过林分因子推算各类地被可燃物载量.  相似文献   
2.
兴安历险记     
人生旅途,时常可能会有意外发生。回首大兴安岭森调时遭遇黑熊的可怕经历,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1956年10月中旬,我随吉林省森调队去大兴安岭北坡塔河西里尼地区参加全国林业大会战。仲秋时节的大兴安岭,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煞是好看。走在缤纷的落叶上,那软软的感觉,真是美妙极了。天也不是太冷,穿一件夹克衫就足够了。一天,我和森调队的金队  相似文献   
3.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1987年、2003年和2015年火干扰区域及其附近未受火干扰区域设置典型样地,基于树轮数据和调查数据重建历史直径结构,构建兴安落叶松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直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结构呈正偏,高峰态分布。中度火干扰恢复15年后则呈现负偏、峰度值下降的趋势,而重度火干扰恢复15年后仍处于正偏高峰态分布,但随后趋向负偏,低峰态分布。(2)火干扰改变了兴安落叶松直径生长与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中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生长与上年冬季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火干扰强度增加,降水的抑制作用增强,重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生长与当年生长季(5—8月)、上年生长季(7—9月)和上年冬季(11—12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恢复期内树木生长-气候因子关系也有所差异。中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与生长季温度的关系由火干扰初期正相关转变为中期(恢复15年)负相关(p<0.05),与上年生长季降水的关系则转变为正相关关系(p<0.05);重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生长与上年冬季温度由恢复初期的负相关转变为后期(恢复31年)的正相关(p<0.05),与当年生长季降水转变为负相关(p<0.05)。在未来气候变暖和火干扰事件增加的趋势下,兴安落叶松直径结构趋向负偏、高峰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树线交错带的生物量分配和净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山地垂直带海拔上升,环境恶化会影响到植物生物量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分配,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测定了位于长白山北坡海拔1900m树线交错带的两个林分: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和岳桦林的生物量分配和净生产力,并与低海拔相似林分进行了比较,探讨树线特殊环境下树木的生长反应和生态系统的碳投资策略。树线交错带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都出现急剧降低,冠层树干生物量比例急剧降低,而枝、叶生物量比例有显著增加。而根系比例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在两种林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树线落叶松混交林出现急剧增加,而树线岳桦林与低海拔岳桦林相比没有显著差别。枝、叶生物量比例增加,特别是叶生物量分配增加有利于在树线恶劣环境的碳吸收和碳平衡,是对树线交错带大风、积雪等恶劣气候的可塑性适应,树木在树线出现多分枝、矮曲生长型。树线地带落叶松混交林和岳桦林的净生产量也出现急剧降低,但根系生产量比例则较低海拔同类林分高,有利于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群落是维持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组分.细菌群落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对森林土壤碳库和土壤营养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芦芽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腐殖质层及0~80 cm土层细菌群落特征,探究影响土壤剖面细菌群落结构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单调降低,群落结构在土壤剖面上有显著差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H+4、 TC、 TS、 WCS、 pH、 NO-3和TP是决定土壤剖面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其中pH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凋落物层和亚表层土壤(10~20 cm)细菌群落的复杂性较高,深层(40~80 cm)土壤细...  相似文献   
6.
马德林 《绿叶》2013,(5):98-102
巍峨的兴安岭,有无限的苍翠林海,有斑斓的野花在漫山遍野争艳盛开,有晶莹剔透的野草莓、红豆等野果在绿色草丛中点缀,更有许许多多可爱的野生动物在森林间出没。假如你有雅兴,乘车沿蜿蜒的运材公路去大山深处的森林中旅游。透过车窗,  相似文献   
7.
模拟氮沉降对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施加NH4NO3、KNO3和NH4Cl3种氮肥,设置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2,20kg·hm-2·a-1)、高氮(N3,40 kg·hm-2·a-1)4个施氮水平,通过交互试验,研究模拟N沉降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叶分解最快,其次是枝,分解最慢的为果,在分解16个月后,枝、叶、果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76.68%、47.98%和80.43%,3者异极其显著(p〈0.01)。凋落物叶分解95%所需时间为6.71 a,而枝和果所需时间分别为18.07和18.10 a。在模拟大气氮沉降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施加KNO3,N2处理下的枝、叶、果的质量残留率极显著低于N3处理(p〈0.01),显著低于N0和N1处理。施加NH4Cl下,N1处理显著低于N0处理(p〈0.05)。在施加NH4NO3下,N1水平处理下的枝、叶、果的分解速率显著增加(p〈0.05),但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解速率就会减慢,N3处理下,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说明氮沉降对于凋落物分解有着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和氮沉降量的增加,促进作用延缓甚至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渐伐可为林下更新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对林下植被多样性产生影响。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Rupr.)林区,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应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原始林为对照,研究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群落恢复过程中,渐伐林灌木层多桦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草本层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且渐伐林在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中龄林时期,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低;而原始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渐伐林和原始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均在演替中期(中龄林或近熟林)最高,演替前期和后期相对降低。对比灌木层和草本层发现,渐伐林和原始林各龄林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与原始林相比较,渐伐后群落各龄林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及草本层均匀性指数均显著增加,可见渐伐有利于林下植被的发育和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50 a生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生长季野外多水平林地施氮对比试验的方法,结合树叶特性和林下土壤理化性质测定,设置对照(CK,0 g·m-2·a-1)、低氮(LN,8 g·m-2·a-1)、高氮(HN,15 g·m-2·a-1)3个施氮水平,进行短期氮沉降模拟试验,分析了短期氮沉降对华北落叶松针叶及林下0~10、10~20 cm两层土壤中土壤营养动态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林的群落结构优化调整、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为期一个生长季的短期施氮显著增加了华北落叶松林下0~20 cm土壤层中TOC、NH4+-N、NO3–-N的含量,却未影响土壤pH值和TN含量,且对表层(0~10 cm)土壤的影响更明显,但整个生长季内月份间的变化较大。短期施氮也导致50 a生华北落叶松针叶的宽度(W)、长度(L)、氮含量(LN)、比叶面积(SLA)和投影面积(PA)显著增加,但未影响叶生物量(LM)和叶有机碳含量(LC)。同时,叶氮含量与0~20 cm层、10~20 cm层土壤中全氮含量以及10~20 cm层土壤中NH4+-N含量显著正相关,叶有机碳含量则与0~2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0~10 cm层土壤全氮含量亦呈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处于氮限制状态,短期氮沉降可能会提高土壤肥力并促进树木的生长,有利于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山西高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样地3个取样尺度(4、2、1 m)土壤呼吸(Rs)及其影响因子的观测,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R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Rs及其它相关因子的空间变异均属于中等变异;Rs与10 cm、1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T10、T15)和全氮(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凋落物含水量(Lm)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碳/氮比(C/N)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T5)、土壤水分(Ws)、凋落物量(Lw)和全碳(C)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m、T10、N和Ws这4个因子能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化的36%.地统计学分析表明:Rs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39.5%,结构因素占60.5%,气候、地形、土壤等结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土壤指标的变程不相同,Rs和T10的变程差异不大,在25 m左右;土壤各指标的分维数大小依次为:Lw(1.95)=C/N比(1.95)N(1.91)C(1.89)Rs(1.78)Lm(1.77)Ws(1.69)T10(1.42).Rs的空间分布模式与T10、Lm、C和N的空间分布模式较为一致,而与Ws、C/N比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在同一置信水平和估计精度下,不同土壤指标的必要采样数量不相同,取决于该指标的空间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