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hP)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有机磷酸酯阻燃剂之一,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每天持续摄入TPhP,可能对人体肺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人源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内涵分析系统检测50、100和200μmol·L-1 TPhP对细胞核形态、核膜通透性、线粒体纹理结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磷酸化组蛋白H2AX(phosphorylated histones H2AX, pH2AX)、细胞色素C和细胞凋亡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PhP暴露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活性显著下降,细胞核面积增加、核亮度降低和核碎片化程度加剧,核膜通透性增高,细胞核的各参数在200μmol·L-1 TPhP组变化最显著;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的显著升高,进一步导致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色素C释放,当TPhP为100μmol·L-1时,线粒体损伤程度最严重;当TPhP为100μmol·L-1和200μmol·L-1  相似文献   
2.
胡海 《民防苑》2009,(3):32-32
大家知道,传统轻武器的子弹都有一个金属制的圆柱桶——弹壳。而弹头就镶嵌在弹壳之上并与其密团为一体。这种铜制弹壳可塑性强,内部可填加发射用药,底火被击发后引燃发射药,产生压力强大的高热气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睫毛萼凤仙花在干、湿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和密、疏两种栽种密度条件下形态和生长的表型可塑性。睫毛萼凤仙花在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形态参数和生物量积累都高于干旱条件,在稀疏栽植下的形态参数和生物量积累也高于密集栽种。睫毛萼凤仙花通过调整器官生物量分配和形态参数来适应不利的环境,但付出了减少后代数目的代价。睫毛萼凤仙花适宜在土壤水分充足、植株密度不高的生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4.
几株光合细菌的表型特征及DNA-ND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5株新分离的光合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及DNA-DNA同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8与深红红螺菌(Phodospirillumrubrum)的模式菌株ATCC11170的DNA-DNA同源性为97%,菌株37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模式菌株ATCC17001的DNA-DNA同源性为80%;菌株55与球形红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的模式菌株ATCC17023的DNA-DNA同源性为71%;菌株40和52分别为另外两个DNA同源群.根据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以及DNAG+Cmol%和DNA-DNA同源性分析结果,确定了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从豆科树种刺槐、黄檀、合欢根瘤中分离获得的51个菌株与18株参比菌株的唯一碳源、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等132个表型性状,并用MINT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部供试菌株在59%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大群:一个各为慢生菌群,另一群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在85.1%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亚群,其中亚群4不与任何已知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可能为新种。同时,表型性状测定结果发现某些菌株对抗生素(300μg/mL)、温度(40℃)有较强抗性,大多数菌株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生长(pH5-12),这些具有抗逆特性的菌株为我国西部大中种植豆科植物接种适宜的根瘤菌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又对47株菌进行了16S rD-NA-PCR RFLP分析,经SPSS软件聚类后,划分为7个亚群,在较大类群的划分上,与数值分类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16S rDNA-PCR RFLP遗传图谱共有30种类型。表型及遗传型分析结果表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6.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养分的表型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在不同土壤氮养分处理中的表型可塑性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氮养分水平对喜旱莲子草克隆生长有显著影响,如分枝强度、苇节长度随氮含量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氮养分最高的处理中根系生物量投资最小,而茎、叶生物量投资最大,对照处理中则表现山根冠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不同表型结构有可能同时对环境选择作出反应,在种群生存与维持、生长、繁殖等功能方面实现种群个体各器官生物量投资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以增强其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螺形龟甲轮虫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广东南澳岛及湖南常德中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体共14个样点进行采样,对螺形龟甲轮虫进行了形态特征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变化最主要影响因子,且与背甲长、背甲宽、棘刺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纬度条件下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常德地区螺形龟甲轮虫个体显著大于南澳地区(P<0.05).螺形龟甲轮虫形态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各形态参数随季节波动呈现夏秋、冬春分化模式.螺形龟甲轮虫后棘刺长随水体营养程度增加而减小(F=159.4,P<0.01),富营养条件下后棘刺长度占全长的比例减小(F=167.5,P<0.01).研究结果表明,螺形龟甲轮虫棘刺长度可作为水质生物监测指标,并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五爪金龙不同部位化感作用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则海  廖周瑜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07,16(4):1244-1248
为探讨五爪金龙化感作用可塑性,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五爪金龙不同部分水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的适应和进化,五爪金龙不同部位化感作用变化幅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水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五爪金龙植株整体化感作用变化范围增加,不同部位之间化感作用变化幅度差异加大。五爪金龙不同部位化感综合效应的质量浓度敏感性大小与其化感作用效率有关。五爪金龙不同部位化感综合效应平均值大小与其95%置信区间不存在协变关系,但其化感综合效应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大小可以表征化感可塑性变化范围。五爪金龙较高的化感作用可塑性有利于增强其种间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Xenopus tropicalis embryos were exposed for 48 hr to the mixtures of 5 g Sn/L triphenyltin(TPT), which is a well-known endocrine disruptor, and 0.25–5 g/L 9-cis retinoic acid(9c-RA), which is the natural ligand of retinoid X receptor. The phenotypes induced by combined exposure were more variable than those resulting from single exposure to either TPT or 9c-RA. The prominent phenotypes included underdeveloped head structures, abnormal eyes, narrow fins, enlarged proctodaeum, etc. Especially, combined exposure induced unexpected notochord malformations, which ranged from small swellings of the surface of the tails to the extension and extrusion of notochord out of the posterior tails. Compared with the 5 g Sn/L TPT-treated group, the index of fin deficiency was not affected, and the index of axis de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A concentrations in the mixtur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bined exposure to TPT and 9c-RA induced not only more variable phenotypes of malformations than exposure to single compound but also some new and unexpected pheno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