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江都江堰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荫 《四川环境》1996,15(2):58-63
岷江水域兼有灌溉,供水,发电等多重功能。本文对岷江都江堰段水环境现状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计算了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
《四川环境》2007,26(2):F0004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时期的水利工程,使旱涝灾害频繁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光辉范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灌溉范围由平原延伸到了丘陵,供水对象由农村扩展到了城市,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灌面达1000多万亩。都江堰灌区用占全省5.9%的土地面积,解决了27.5%人口的吃饭问题,支撑了占全省44.3%的国民生产总值,已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我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市建设成我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市,该市地处我国大地形中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具有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优势;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所在地,对于成都市和成都平原起着水资源调控和生态屏障作用。该市是著名风光名胜区和旅游城市,具有城市、农村、高中山、丘陵、平原、水域等广泛的功能示范意义。都江堰市具有建成生态市的良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态市建设的重点是要保护和发挥该市亚热带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开发与生态良性循环相协调、与环境友好的产业,构建起循环经济的体系和经营机制,建成风光秀美、经济发达、社会文明、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应用遥感技术,对“5·12”地震都江堰区域地表覆盖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选取都江堰市基于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和2010年HJ-1卫星CCD影像,通过面向对象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草地、河流、旱地、水田、建设用地等9类生态类型环境覆盖信息。结果表明:“5·12”汶川地震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变化较大,北...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岷江上游水电开发规划与流域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都江堰美学、经济、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和对其进行保护的基本要求,讨论了紫坪铺水库工程与都江堰保护的战略抉择问题,并论述了流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鸿兵 《四川环境》2005,24(3):98-100,103
GIS在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GIS专业软件(Maplnfo Professional 6.5)和快速软件开发平台(Delphi 7.0),并利用MapX控件技术,研制了都江堰市GIS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对都江堰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工业废水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管理,同时具有都江堰市环境监测信息的空问查询、表达、统计和绘图等功能,可使都江堰市环境监测站直观、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伟大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千万亩农田告别了水旱灾害,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其中蕴涵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成就了这个千年伟大工程。它所运用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科学原理,今天仍受到科学界的推崇和应用。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深淘滩,低作堰”、“分四六,平潦旱”流传至今,沿用至今,其理之真,其效之长,举世无双。  相似文献   
8.
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考验了中国的经济,旅游业首当其冲,损失惨重。造成如此巨大损失,地震的影响固然不少,但旅游系统缺少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文章分析了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以青城山-都江堰为例,提出了世界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危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考验了中国的经济,旅游业首当其冲,损失惨重。造成如此巨大损失,地震的影响固然不少,但旅游系统缺少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文章分析了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以青城山-都江堰为例,提出了世界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危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崩塌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强降雨过后,汶川强震区的群发性泥石流出现了高发区。在2008-2010年的三个雨季里,强震区暴发了多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龙池所在的龙溪河流域"8·13"群发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对龙池龙溪河流域2010年8月13日暴发的45条泥石流沟进行简单的灾害阐述,其次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阐述了群发泥石流的特征:①成因多样,主因为地震和降雨综合的作用;②规模不一,以中小型为主,流体性质多集中为过渡性—粘性;③隐蔽性强,泥石流活动多集中在极小流域,主要为沟谷型泥石流;④泥石流活动集中在断裂带附近;⑤危害方式以冲蚀、淤埋和堵塞河道为主,且具有灾害链作用和叠加-放大作用。最后针对震区群发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提出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