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2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1200篇
安全科学   856篇
废物处理   239篇
环保管理   352篇
综合类   3095篇
基础理论   317篇
污染及防治   777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1前言当今世界,新技术、新材料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其中,高性能纤维材料异军突起,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环境保护、现代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向依赖技术引进的中国化纤业正迎头赶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高新技术纤维纷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国产化,  相似文献   
2.
宿营帐篷是应急救援人员开设救灾区和宿营区的主体,对队伍的战斗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携带方便、搭建省力的宿营帐篷对应急救援人员的意义非同凡响。现如今,随着应急救援体制的改革,应急救援人员在处置险情上有了新的定位,对标队伍转型升级的要求,野外宿营帐篷的使用更是达到了常态化,但是目前队伍所配发的帐篷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在实际任务中出现不少弊端,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为了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野外宿营帐篷的技术水平,加强救援后勤保障力量,本篇论文将主要从森林消防队伍在用的野外宿营帐篷的篷架结构设计、篷布材料的选择以及地布和地桩的实用程度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对未来野外宿营帐篷的发展态势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化工环保》2008,28(3)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工艺是:将垃圾焚烧炉渣原料经过去除金属和筛分预处理后,送入钢球磨中进行粉碎,然后再用微粉风选机分选,分选出的粗颗粒被送回钢球磨中继续粉碎,而细炉渣粉则随风选机的排风一起进入布袋式除尘器中,细炉渣粉被收集起来作为成品。该发明改变了炉渣仅作为路基材料或制砖材料的应用现状,作为炉渣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新途径,提高了炉渣的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污泥和结晶杂盐等固相物质,既有资源属性,又有污染特性,但目前缺乏基于能源、经济及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估.本研究阐述了3类固相物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质量当量计算及处置方法评价模型.以宝武集团韶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二期)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A/O/H/O(厌氧/好氧/水解/好氧)流化床工艺作为考察对象,利用工程运行参数和水质统计数据进行固相物质的产量推算,结果发现,焦油、物化污泥、生物污泥(含水率为80%)和工业杂盐的产率分别为0.186、5.80、4.24和1.97 kg·m-3.通过处置方法评价模型明确了焦油焚烧、污泥热解、结晶杂盐分盐提纯后工业应用是最佳处置方案,在60 m3·h-1废水处理规模的固相物质处置过程中,每年约产生1177 MWh的能源,获得135.0万元的经济效益,排放627.0 t CO2,表明能源回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协同存在.  相似文献   
5.
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个水动力条件(平均流速为0.00,0.03,0.07,0.12,0.20m/s)下沉积物-水界面(SWI)氧通量的变化及水动力条件对SWI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的升高,SWI氧通量增加,由0.00m/s时的1.197mmol/(m2·h)增加为0.20m/s时的43.981mmol/(m2·h),溶解氧穿透深度增加,氧进入沉积物更深处并被微生物和还原性物质所利用,沉积物耗氧量上升;当平均流速较低时,沉积物耗氧量以生物耗氧量为主,在0.00m/s与0.03m/s时生物耗氧量为氧通量的85.3%与57.7%;当水体平均流速较高,化学耗氧量与其他耗氧量中的化学过程耗氧量在氧通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A2/O工艺的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AGS),探究Ni2+对AGS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50d左右培养出成熟的AGS,其形态多呈球状或椭球状,外表分布着少量丝状菌,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在2~4mm,MLSS达6000mg/L,SVI维持在40~50mL/g.将Ni2+作用于培养出的成熟AGS,Ni2+在0~2mg/L的浓度范围内会提高AGS的稳定性,使MLSS上升,SVI降低;同时会促进AGS分泌胞外多聚物(EPS),EPS组成成分中的蛋白质(PN)明显多于多糖(PS);Ni2+对好氧颗粒污泥去除总氮(TN)的抑制程度要大于COD,最终COD去除率可维持在95%以上,TN去除率可维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煤灰、高岭土、泥渣(取电厂澄清池排泥作脱水干燥处理)作为吸附剂深度处理污水中的磷,对比分析了3种吸附剂的吸附速度、吸附性能及除磷效果。结果表明:粉煤灰和高岭土用时20 min完成对磷的有效吸附,沉降泥渣用时5 min即可实现同等吸附效果;沉降泥渣对污水中磷的吸附能力较好,投加量为0.2 g/L的泥渣对磷的去除率可达98.1%,而投加量为0.2 g/L粉煤灰或高岭土对磷的去除率仅达到77.2%。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铁碳-O_3/H_2O_2体系降解矿化垃圾床渗滤液尾水中有机物,并考察了体系O_3、铁碳及H_2O_2投加量、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铁碳-O_3/H_2O_2体系处理渗滤液尾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投加量为3 g·L~(-1),O_3投加量为9.798 mg·min~(-1),H_2O_2投加量为2 mL·L~(-1),初始pH值为3的条件下,反应10 min后,渗滤液尾水的COD和UV_(245)分别从711.96 mg·L~(-1)、0.19下降至295.04 mg·L~(-1)、0.10.类比实验结果表明,铁碳-O_3/H_2O_2体系对渗滤液尾水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可生化性得到提高(BOD/COD从0.04增加至0.40).紫外-可见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且腐殖质的分子缩合度降低.最后,采用SEM-EDS、XRD和XPS技术对铁碳-O_3/H_2O_2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解析,发现铁碳-O_3/H_2O_2反应的机理为铁碳微电解反应、铁氧化物-H_2O_2非均相芬顿反应、O_3/H_2O_2、铁碳-O_3非均相的高级氧化作用和铁基胶体对有机物的吸附沉淀作用.研究表明,铁碳-O_3/H_2O_2体系是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矿化垃圾床渗滤液尾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油气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分别介绍了耐蚀材料、衬里技术、涂镀层技术与药剂防腐技术等管道内防腐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耐蚀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存在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降低成本,选用双金属复合管替代耐蚀金属材料,但其焊缝位置腐蚀失效频发,成为制约其应用的薄弱环节。耐蚀非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耐高温性能与力学性能较差,受温度、压力与CO_2、H_2S、固体颗粒等介质成分的影响,衬里技术与涂镀层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药剂防腐技术的防护效果与药剂类型、加药工艺密切相关,需要根据腐蚀工况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针对上述内防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内防腐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改进现有内防腐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升其防护效果。同时,应开发防腐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推广应用的防腐材料与防腐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去除机制,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类型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动态吸附方式,利用SBAR反应器分析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存在初期吸附作用,最佳吸附时间为30~45 min,COD去处率60%;通过对失活前后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吸附性能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分析,探究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类型,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是一个包含生物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