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lectrotrophs are microbes that can receive electrons directly from cathode in a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MEC). They not only participate in organic biosynthesis, but also be crucial in cathode-based bioremedi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lectrotrophic community in paddy soils. Here, the putative electrotrophs were enriched by cathodes of MECs constructed from five paddy soils with various properties using bicarbonate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and identified by 16S rRNA-gene based Illumina sequencing. The electrons were gradually consumed on the cathodes, and 25%–45% of which were recovered to reduce bicarbonate to acetic acid during MEC operation. Firmicutes was the dominant bacterial phylum on the cathodes, and Bacillus genus within this phylum was greatly enriched and was the most abundant population among the detected putative electrotrophs for almost all soils. Furthermore, several other members of Firmicutes and Proteobacteria may also participate in electrotrophic process in different soils. Soil pH, amorphous ir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putative electrotrophic bacterial community, which explained about 33.5% of the community structural vari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putative electrotrophs in paddy soils,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oil properties in shaping the community of putative electrotrophs.  相似文献   
2.
电解-CASS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工艺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颖 《环境工程》2003,21(1):33-34
采用电解 CASS工艺处理制药厂废水 ,实现了处理效率高 ,占地面积小 ,工程投资低等优点 ,处理后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GB8978— 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铁屑一活性炭内电解法作为光合细菌生化处理染料废水的预处理方法,考查了3个主要影响因素(铁炭比、停留时间、初始pH值)。结果表明,最佳的处理条件为:铁炭比为7:3,pH值为5,停留时间为60min。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对初始COD为6790mg/L的染料废水处理效率可以达到66.1%,并且废水经预处理后可生化性得到大大提高,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用废铜制取电解铜时快速测定铜的需要,试验用快速电解法测定电解铜中的铜的方法,采用水浴控制溶样温度,电炉加热驱氮,加大电解电流,缩短电解时间,对不同电解酸度进行了探讨,样品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预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其参数和水质组分。采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和呼吸计量法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中异养菌产率系数γ_H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活性污泥法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试验控制条件比较严格;呼吸计量法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重现性良好,因而,呼吸计量法是比较可行的γ_H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SBR法运行控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法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优点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运行控制工艺,本文从SBR法的启动,充水时间及反应时间的确定,模糊控制,目标控制操作等几方面对SBR工艺的运行控制做了评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内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内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现状,对该方法的作用机理、应用实例、工艺改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沸石床-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进行了处理重度富营养化水的中试试验.通过对进水与出水浊度、TP、CODMn、UV254、总铁、NH3-N、和NO2--N的监测,研究了本组合工艺对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性能.试验期间,水温约在10℃.初步结果表明,本组合工艺对浊度、TP、CODMn和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平均去除率达到50%以上,出水中铁含量均低于进水.由于水温过低,未观察到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介绍某公司腈纶污水的水质特点,处理工艺、主要设备及构筑物设计参数。该污水预处理装置运行以来,处理效果良好,符合后续生化处理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染料废水处理的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和 -电解 -臭氧氧化工艺首先对高浓度染料生产工艺废水进行预处理 ,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混凝、吸附处理。经电解正交实验设计及工艺实验确定本研究工艺实验为 :废水pH中性、电解条件为电解时间 2h ,电解电压10V ,电流密度 0 0 18A cm2 、O3氧化时间 2h、混凝剂 1#、3#浓度均为 2 5 0mg L、炉渣吸附时间 30min。总脱色率与CODCr总去除率均达 99% ,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