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33篇 |
免费 | 2320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26篇 |
废物处理 | 33篇 |
环保管理 | 988篇 |
综合类 | 3176篇 |
基础理论 | 1397篇 |
环境理论 | 32篇 |
污染及防治 | 311篇 |
评价与监测 | 329篇 |
社会与环境 | 245篇 |
灾害及防治 | 7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8篇 |
2024年 | 379篇 |
2023年 | 466篇 |
2022年 | 504篇 |
2021年 | 537篇 |
2020年 | 482篇 |
2019年 | 509篇 |
2018年 | 407篇 |
2017年 | 469篇 |
2016年 | 455篇 |
2015年 | 435篇 |
2014年 | 376篇 |
2013年 | 521篇 |
2012年 | 513篇 |
2011年 | 503篇 |
2010年 | 325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290篇 |
2006年 | 304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地表臭氧(O3)污染日趋严重,对植物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粮食作物产量和木本植物生物量与O3暴露水平指标M7(7 h平均O3浓度,09:00~16:00)、SUM06(每小时O3浓度大于60 nmol·mol-1的累积值)、W126(每小时O3浓度在特定时段内用Sigmoidal函数加权求和值)、PODY[每小时气孔O3通量高于阈值Y nmol·(m2·s)-1的累积吸收通量]和最常用的AOT40(每小时O3浓度超过40 nmol·mol-1部分的累积值)之间的响应关系,并计算了相应的损伤阈值.基于AOT40的结果表明,导致水稻、冬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5%的O3风险阈值分别为5.93、2.69、8.67和4.17 μmol·mol-1·h,说明我国玉米对O3的耐受性可能要高于其它3种作物;对于木本植物,杨树5个品种的熏蒸实验和17种木本植物的整合分析的结果显示,导致其总生物量减少5%的O3风险阈值分别为12.20 μmol·mol-1·h和10.87 μmol·mol-1·h.此外,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应关注建立植物其它重要参数与O3污染的响应关系与提高O3区域风险评估精度,同时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将影响植物O3敏感性的重要因子(如土壤氮素和树龄等)耦合到区域评估模型中. 相似文献
2.
环境治理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城市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究环境治理投入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城市化在两者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大陆2003—2015年31个省份的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究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参数异质性,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2)环境治理投入对省际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环境治理投入量的差异分为前期影响不显著、后期促进两个阶段;3)适度的城市化水平可以提高环境治理投入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此,论文认为应在继续增加环境治理投入的同时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城市化助力环境治理投入取得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对白洋淀水体和沉积物中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抗生素进行检测,并研究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白洋淀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和氟甲喹(Flumequine,FLU)的检出率最高(100%),其次为马波沙星(Marbofloxacin,MAR)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FLE)(≥60%),其余QNs的检出率较低(≤35%);②白洋淀水体和沉积物中QNs抗生素浓度范围分别为153.39~1550.07 ng·L~(-1)和10.22~381.85 ng·g~(-1),水体中QNs在S1处浓度最高,S4处最低,沉积物中QNs在S2处浓度最高;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透明度(Secchi depth,S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硝氮(Nitrate nitrogen,NO~-_3-N)、沉积物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3-Ns)和沉积物总氮(TNs)与QNs相关性显著,其中,SD、TP和NH_3-Ns与部分QNs(MAR、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和FLE)显著相关(p0.01),表明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对QNs的贡献较大;④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QNs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其中,ENR处于中高风险水平,其余QNs处于低风险水平;就空间分布而言,除S1和S9为高风险区外,其余各点为中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5.
以昭通市农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点对点协同采样的方法对昭通市农田土壤和蔬菜进行采集,测定了As、Pb、Cu、Zn、Cd和Cr 这6种重金属含量.使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蔬菜对人体产生的风险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存在Cu、Zn、Pb、Cd和Cr污染,相较于农用地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34.35%、6.87%、2.29%、80.15%和6.11%;蔬菜存在Pb、Cd和Cr污染,相较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超标率分别为6.87%、15.27%和36.64%.土壤污染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Cd存在强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存在轻微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显示,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均超过可接受范围,且对儿童的影响更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As对蔬菜吸收Cu和Zn具有拮抗作用,而土壤中Cr对蔬菜吸收Cu和Zn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乡市地表水中HCHs和DDTs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采集新乡市18个地表水样并测定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采用概率密度函数重叠面积法和安全阈值法评价了HCHs和DDT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新乡市地表水中HCHs和DDTs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28~49.2 ng·L-1和0.42~12.3 ng·L-1,与世界各地的地表水中HCHs和DDTs残留质量浓度相比属于中等污染水平.异构体比值表明HCHs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林丹的使用,而DDTs的残留来源于工业品DDTs的使用.生态风险评价基于DDD、γ-HCHs和p,p'-DDT的暴露浓度以及相应的毒性数据,概率密度函数重叠面积法和安全阈值法均表明了这3种有机氯农药中DDD的风险最大,其次是γ-HCHs,p,p'-DDT的生态风险最小;安全阈值法进一步表明DDD、γ-HCHs和p,p'-DDT超过影响10%水生生物的概率分别为10.2%、5.94%和0.01%. 相似文献
7.
8.
防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内容之一.由于粤港澳在政治制度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珠三角9市内部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管理能力的差别,大湾区各地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特点,对加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大湾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广州、深圳、东莞、香港和澳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监管对象、污染评估与整治程序等的特点,对其风险管控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针对土地规划、政策反馈、信息公开及联盟机制探索等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总体来看,香港及珠三角部分地市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且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点,但随着污染场地的进一步开发再利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将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策略的安全性、精细化和时效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互相借鉴和充分学习,加强大湾区2区9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再利用与高效开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天然气工程情况,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讨论,并采用穆尔哈斯(Moorhowse)和普里恰特(Prichard)提出的热辐射预测模式和爆炸冲击波预测模式对城市天然气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如果发生天然气泄漏并引起火灾,假设在10 min以内,城市门站、调压站和城市高中压管道的火球对建筑物和设备的严重损害范围( A 级)最远距离分别为35.8 m、18.0 m和28.7 m,爆炸冲击波严重损害范围( C1 级)分别为距事故处54.8 m、27.8 m和44.4 m.最后从城市门站、调压站选址及输气管道选线、安全防范距离、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对策四方面提出了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西南某机械厂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5种重金属(Ni、Pb、As、Co、V)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并在健康风险评价中引入蒙特卡罗模拟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Ni、Pb、As和Co存在富集现象,V分布相对均匀。污染主要来源包括厂区内工业活动人为源、土壤母质自然源和周边工业活动大气沉降污染源。非致癌风险主要危害因子为As和Co,As为主要致癌因子。成人和儿童主要的暴露途径分别为皮肤接触和经口摄入。成人和儿童非致癌风险超过阈值的概率分别为11.60%和60.88%,致癌风险超过阈值的概率为4.36%和2.31%,对于成人和儿童最敏感参数分别为皮肤黏附系数和体重。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或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