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麻沤制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经厌氧处理后,出水仍不达标.采用厌氧-Carrousel氧化沟进行后续处理试验,并引进了ACF32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培养,出水CODCr值在200 mg/L左右,TN值维持在22 mg/L左右,TP值维持在3 mg/L以下,最后讨论了试验中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A-O工艺处理沤麻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中试研究了沤麻废水的处理,结果证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可达95%-97%,BOD5去除率达96%-99%,木质素去除率为75%-86%,每去除1kgCODCr可 产沼气0.349m^3,处理后的水回用沤麻,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将由粉煤灰-土壤过滤后的沤麻废水收集,定期测定收集到的废水的COD值,研究粉煤灰-土壤对沤麻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规模的粉煤灰-土壤对沤麻废水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77.6%和72.3%,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COD的去除率有所增加,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亚麻废水不宜直接进行生化处理。试验采用"Fe-C柱微电解-电/Fenton-曝气池"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即先采用Fe/C微电解,然后基于Fe2+的生成几乎同步引入电/Fenton反应,之后再调节流出液pH至碱性并鼓入空气以除去部分NH3-N。相应优化工艺条件为:Fe/C柱微电解时mFe/mC为2:1,废水停留时间为1.5 h;电/Fenton时双氧水(30%)滴加速度为0.025 mL/min;调节水样pH10并在空气流速为1.5 L/min的条件下空气吹脱1.5 h。采用该工艺预处理高浓度亚麻废水后,出水几乎为无色;固体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4.2%,NH3-N去除率可达71.4%,COD去除率可达51.8%,BOD5去除率可达28.3%,为后续生化深度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BOD5/COD值由原来的0.12上升至0.19,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明显的改善。电/Fenton反应的处理效果好于普通的Fenton反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电/Fenton既有"原位"的均相/非均相Fenton反应发生,又有在微电解电场协助下的"电催化Fenton"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的工厂亚麻温水脱胶液中细菌菌群结构,采用纯培养技术和PCR-DGGE技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对细菌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用纯培养方法分离获得9类菌落,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有氧培养条件下总是处于优势.梭菌属(Clostridium)在厌氧培养过程中总是处于优势.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只有亚麻脱胶初期才有发现.PCR-DGGE指纹图谱显示,亚麻温水脱胶过程中条带数量较少且没有明显种群群落结构演替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沤麻液中16S rDNAV3片段PCR产物d、e两个DGGE条带进行分子克隆、序列测定和Blas份析,发现e条带包含的16S rDNAV3片段除e 35外均属于假单胞菌属.d条带包含着较多不同的16S rDNAV3片段,其中有传统方法没有分离到的泛菌属(Pantoea)细菌、一些NCBI未收录的序列及一些非可培养微生物序列.纯培养技术和PCR-DGGE技术的共同使用,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提供细菌多样性方面的信息.图4参15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亚麻产业发展及其环境保护问题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亚麻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亚麻加工产生的废水、粉尘、烟气、废屑等污染问题,特别是废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云南全省亚麻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及环保问题进行系统调查,揭示了目前云南各地亚麻产业及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法亚麻原茎脱胶过程及新工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现行湿水浸渍亚麻脱胶过程中齐果胶酶的微生物数量和果胶酶活力变化规律,分离筛选出了一株产果胶酶活力较高的兼性厌氧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种子培养条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接入兼性厌氧菌的亚麻脱胶工艺。结果表明:与温水浸渍方法相比,脱胶周期缩短30%,麻纤维质量有改善,图1表6参9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亚麻废水。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处理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对水解酸化过程的速度和效率,以及最终产物都有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水质及处理效果。实验中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COD、进水pH值和温度等影响因素对水解酸化池出水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水解酸化池稳定运行后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改善,连续监测了水解酸化池进出水的COD、BOD、SS、pH、色度等各项指标,对类似的废水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添加NH4HCO3对亚麻生物脱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亚麻生物脱胶过程中,向沤麻水中添加NH4HCO3后沤麻液中pH值、氨基氮、NH4^ 、果胶酶活性和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与天然沤麻相比,亚麻生物脱胶过程中添加NH4HCO3,缩短了沤麻周期,并提高了打成麻纤维质量.图2表3参9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宾川县亚麻种植、初加工对环境的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