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9篇 |
综合类 | 21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抽汲排液存在抽汲设备和工具密封性差,对井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问题,为解决抽汲排液对井场造成的污染,分别对抽汲钢丝绳的选择、试油井口防喷盒的密封以及试油抽汲作业规程及其它方面作了研究和应用,使抽汲排液对井场造成的污染得到了较好控制,符合新疆油田创建\"绿色油气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HAN阻隔防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理简化,利用多方气体状态方程,分别建立油品储运容器内可燃混合气体定容爆炸模型和装设阻隔防爆材料的油品储运容器内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模型,获得了阻隔防爆性能测试装置的燃爆容器抗爆设计限值,以及其在HAN阻隔防爆测试中燃爆容器试爆压力量级的控制下限值,同时,还给出HAN工程应用中容器留空率的计算方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利用自行搭建的直管瓦斯爆炸诱导煤尘二次爆炸实验系统,从冲击波压力和火焰传播速度2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含水率沉积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爆炸传播规律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尘含水率小于40%时,管道内沉积煤尘会在瓦斯爆炸诱导下产生二次爆炸,同时沉积煤尘总量一定时,沉积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和火焰传播速度随着煤尘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沉积煤尘含水率为20% 时,煤尘二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峰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57 MPa和468.060 m/s;当沉积煤尘含水率大于40%时,沉积煤尘无法产生二次爆炸,此时爆炸产生的威力小于单一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衰减较无煤尘的瓦斯爆炸更快,沉积煤尘起到抑制瓦斯爆炸传播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防治煤尘二次爆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较长、语义复杂,难以进行有效文本识别问题,提出1种以BERT作为底层的预训练模型,并设计1种双重注意力机制编码器,结合BILSTM-CRF深度挖掘事故文本语义特征,从而实现文本智能分析。首先构建电力词典,通过对BERT预训练,进行BIO标注,然后引入BILSTM-CRF模型实现对文本标签智能分类,最后将该模型与现行其他4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智能识别精确率、召回率及F1值(查准率)均达到约97%,较其他4种模型中效果最好的模型分别提高0.02,0.03,0.02。研究结果可为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分析提供1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柳晓昱;庄育锋;赵兴昊;王珂璠;张国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5,35(3):204-211
为提高燃气管网领域的应急管理水平,提出燃气知识双向变换器(Gas-kBERT)模型。该模型结合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扩充的燃气管网领域数据,以及构建的中文燃气语言理解-三元组(CGLU-Spo)和相关语料库,通过改变模型的掩码(MASK)机制,成功将领域知识注入模型中。考虑到燃气管网领域的专业性和特殊性,Gas-kBERT在不同规模和内容的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并在燃气管网领域的命名实体识别和分类任务上进行微调。结果表明:与通用的双向变换器(BERT)模型相比,Gas-kBERT在燃气管网领域的文本挖掘任务中F1值表现出显著的提升。在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F1值提高29.55%;在文本分类任务中,F1值提升高达83.33%。由此证明GaskBERT模型在燃气管网领域的文本挖掘任务中具有出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Researchers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studied the potential for lithium-ion cell thermal runaway from an internal short circuit in equipment for us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In this third phase of the study, researchers compared plastic wedge crush-induced internal short circuit tests of selected lithium-ion cells within methane (CH4)-air mixtures with accelerated rate calorimetry tests of similar cells. Plastic wedge crush test results with metal oxide lithium-ion cells extracted from intrinsically safe evaluated equipment were mixed, with one cell model igniting the chamber atmosphere while another cell model did not. The two cells models exhibited different internal short circuit behaviors. A lithium iron phosphate (LiFePO4) cell model was tolerant to crush-induced internal short circuits within CH4-air, tested under manufacturer recommended charging conditions. 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ry tests with similar cells within a nitrogen purged 353-mL chamber produced ignitions that exceeded explosion proof and flameproof enclosure minimum internal pressure design criteria. Ignition pressures within a 20-L chamber with 6.5% CH4-air were relatively low, with much larger head space volume and less adiabatic test conditions. The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sizeable lithium thionyl chloride (LiSOCl2) primary (non rechargeable) cell ignitions can be especially violent and toxic. Because ignition of an explosive atmosphere is expected within explosion proof or flameproof enclosures, there is a need to consider the potential for an internal explosive atmosphere igni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 lithium or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runaway process, and the resulting effects on the enclosure.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范围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R290,R32等新型制冷剂因优良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空调行业,但其属于IIA级爆炸性气体,为了进一步分析其运行过程中的防爆安全性能。通过文献数据和测试分析,可燃制冷剂空调电气元件的点燃源主要来自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气火花。其中空调开关元件最容易产生电火花、电弧,且通过试验验证这些火花或电弧能点爆(6.5±0.5)%乙烯/空气混合物。综合IEC 60335-2-40,GB 4706.32标准要求和空调开关元件的结构特征,分析确定其应符合“nC”型防爆技术要求,并能通过“nC”型爆炸试验。针对开关元件结构尺寸小、存在爆炸试验中爆炸性混合气体多次置换和负载通、断电操作的难点问题,提出一套合理可行的爆炸试验实施方案,并通过测试应用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废旧印刷电路板资源化过程中的粗碎问题,提出差速破碎方法;根据差速机理分析,利用自主研制双齿辊粗碎机对废旧印刷电路板基板进行差速破碎实验;最后利用Ansys APDL模块对粗碎机辊齿进行校核模拟。实验结果证明,利用差速破碎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抗拉、抗剪强度小于抗压强度的特性,能够取得良好的破碎效果,差速破碎结果呈拱形分布形式;模拟结果证明,在差速破碎过程中设备能够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可以交换2个齿辊的运转速度减小疲劳破坏。差速破碎为废旧印刷电路板资源化过程中的破碎理论提供支持,并且为废旧印刷电路板粗碎的设备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制定合理检验测试策略,提高安全仪表系统(SIS)在低要求运行模式下的安全性,提出要求平均失效概率(PFDavg)通用计算模型,引入检验测试分布因子和共因失效修正因子,表征部分和完全检验测试对SIS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所有同构koon架构系统,可应用于周期性、非周期性部分检验测试及共因失效影响较大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不锈钢薄板拉伸、冲压成形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德国产SCHENCKTREBELRM2 5 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SUS3 0 4不锈钢 0 .5mm薄板进行了拉伸试验 ,研究了SUS3 0 4不锈钢薄板的硬化指数 (n值 )、屈服强度 (σs)、极限强度 (σb)、均匀延伸率(δ)等机械性能 ,并分析了SUS3 0 4薄板的冲压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