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铅通过食物链的迁移和积累对人类健康的毒害作用日益为社会所重视,而水稻是人类铅摄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稻田土壤铅的迁入途径及其过程特征的研究十分必要.为了探明湖南地区远离城镇、工矿区的丘陵稻区铅的输入、迁移、滞留机制,选择位于湘东北地域的汩罗市桃林林场的林地-山塘-稻田汇水区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水稻大田生长期间,原位研究其大气沉降、岗地径流、山塘水、稻田水、水稻生长等过程的铅通量.结果表明:①输入系统的铅源是大气沉降,其中,在水稻生育前期通过东南季风输入的区域外源铅占90%;②山塘是大气沉降铅的主要集纳地貌单元,存留了大气沉降输入岗地和山塘总铅的66%;③林-稻汇水区系统岗地铅净留存28.8~57.7 g·hm-2,山塘铅净留存604.3~961.9 g·hm-2,稻田铅净留存89.6~90.9 g·hm-2;而对照系统岗地铅净输出173.3 g·hm-2,山塘净留存3427.6 g·hm-2,稻田净留存87.1 g·hm-2;④岗地和山塘对铅的截留量能够互补;⑤从岗地通过径流-山塘水过程迁移到稻田的大分子有机物能够增强稻田对铅的截留.综上所述,丘陵林-稻汇水区系统中铅的循环与大气沉降有关,系统内岗地森林类型、郁闭度、降水产流及泥沙、有机物的输出都会影响铅在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  相似文献   
4.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田—畜禽生产系统可持续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动态及其可持续性,以福建典型山区德化县为例,构建废弃物能值比例、环境污染能值负产出等指标,运用能值理论定量分析德化县2007—2016年农田—畜禽生产系统投入产出、环境负荷及可持续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德化县农田—畜禽生产系统能值投入以购买能值为主,占能值总投入的68%~79%,水资源能值约占21%~31%;畜禽子系统能值产出占72%以上;能值密度在2.68×1012~3.33×1012 sej·m-2之间波动上升,净能值产出率下降40%,环境负荷明显加重,2015年以来有所减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2007—2010年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由1.14降至0.42。从构建的指标来看,系统废弃物能值比例有所下降,环境污染能值产出减少约22%,综合经济效益和废弃物利用情况,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德化县目前正处于农田—畜禽系统产出结构调整期,应增加系统内部反馈能值用量,控制化肥、饲料投入,提高废弃物利用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乡村振兴的实施使得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博弈均衡分析和实证案例分析,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演变。研究结果显示:(1)1949年至今,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主体数量增加,博弈关系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向化;(2)乡村振兴时期主要有六种博弈关系,并探讨了案例村实施下山脱贫、发展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进驻、城市居民促进农村发展四种博弈决策过程;(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地区发展应关注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协调、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等问题。乡村振兴中应注重实现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最优均衡,降低各方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并寻求多方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河谷洪泛湿地自然属性和城市景观生态学原理,论述了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洪泛湿地的城市景观生态价值和环境功能,提出了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洪泛湿地及自然景观资源今后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西线调水工程对调出区气候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出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调水工程对库区与坝址下游临近河段局地气候的影响,以及调水对引水坝址下游“干旱河谷”区的可能影响,并对干旱河谷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调水对库区气候影响不大;对坝址下游临近地区的气温、降水等将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对干旱河谷区的局地气候虽有影响,但很微弱。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分析与初期实施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后期~2010年提出进一步综合开发治理规划,并对规划实施的支撑条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丘陵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9.
干热河谷林地燥红土固碳特征及"新固定"碳表观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固碳能力及所固定碳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关注.基于土壤密度分组和酸水解技术,对比研究了1991年营造的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林不同阶段(1991、1997、2003和2010年)土壤及其物理和生化组分中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造林19 a后林地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40 kg.m-2和0.99kg.m-2.研究期内(1991~2010年)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平均固碳速率分别为37.89 g.(m2.a)-1和16.84 g.(m2.a)-1,且土壤呈现加速固碳特征.2003年林地表层重组有机碳分配比例为71.44%,显著高于2010年(67.99%).2003年林地表层或亚表层轻组顽固性碳指数显著高于重组,但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轻组顽固性碳指数.2003~2010年间燥红土"新固定"碳中57%~70%受物理保护,33%~49%为生化稳定性碳.研究揭示出干热河谷人工林燥红土具备较大的固碳能力.受物理保护碳的生化稳定性低于非保护碳,其稳定性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类型酸角果肉中氨基酸组成及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差异,选取云南干热河谷甜角和酸角果肉(干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分析其中水解氨基酸和19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甜角和酸角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均含有16种氨基酸(胱氨酸未检出),酸角(2.23%)氨基酸总量高于甜角(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