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根据2014年烟台市范围内全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PM 10和PM2.5数据,分析了不同监测仪器组合下PM10和PM2.5的倒挂情况,选取了倒挂率较高的4种监测仪器组合,将监测数据分为不同季节和时段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湿度较高的季节倒挂率高于其他季节,夜间倒挂率高于昼间,雾霾等重污染天气时高于其他时段.数据采集频率、监测方法、监测仪器、采样管加热方式不同以及测量误差等都是产生倒挂现象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秸秆焚烧的现象在我国的夏冬两季出现的频率最高,现象也最为明显。因为夏冬主要为作物收割收获的季节,在这一阶段,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上的污染问题以及安全等问题也尤为明显。本文主要针对焚烧秸秆对于空气自动检测系统的数据倒挂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PM2.5和PM10质量浓度异常“倒挂”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开展比对监测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颗粒物浓度数据。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PM2.5浓度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国控点频繁出现PM2.5浓度高于其他国控点PM2.5浓度和高于该站点PM10浓度(“倒挂”率高达34%)的“双高”现象,PM2.5平均浓度比其他9个国控点高12.5%~37.2%,比位于同一站点的备用监测仪器(“倒挂”率为0)高38.1%。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倒挂”时间的总体趋势都是逐年递增,且集中发生在相对湿度较高的20:00至次日07:00。这5年间各国控点PM2.5浓度异常偏高导致的异常“倒挂”现象对全市年均浓度产生的正误差分别为1.6%、2.8%、6.0%、6.2%和4.1%,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苏州PM2.5浓度偏高是由动态加...  相似文献   
4.
PM_(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_(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物。从理论上来讲,在PM_(2.5)和PM_(10)监测过程中,PM_(2.5)的1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应该低于PM_(10),但是实际数据中还是会出现PM_(2.5)天于PM_(10)的情况,这就是PM_(2.5)和PM_(10)倒挂,本文将针对出现PM_(2.5)和PM_(10)倒挂的成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是基于成本制定的,原则上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为了探究目前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成本全覆盖情况,基于文献、网络和问卷调研,选择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污水处理成本为研究对象,比较污水处理费与污水处理全成本的差额,并将23个污水处理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2—4月)的污水处理成本作为一种特殊情景考虑,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污水处理全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污水处理全成本呈现地区差异,2019年36个大中城市的污水处理全成本为0.83~2.41元/吨,平均成本为1.37元/吨。东、中、西部地区的污水处理全成本按照降序排列依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2)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征收的污水处理费难以完全覆盖污水处理全成本,东、中、西部地区的缺口大约分别达到每吨水0.31元、0.27元、0.45元;(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厂增加的污水处理全成本平均约0.1元/吨,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污水处理费与污水处理全成本缺口变大。因此建议逐步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提高到能够覆盖污水处理全成本的水平,推行实施递增式阶梯收费制度和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机制。同时,加大污水处理行业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倾斜污水处理费与成本缺口较大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空气自动监测中PM2.5与PM10 “倒挂”现象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不同原理的自动监测仪器在不同季节同时测定PM2.5与PM10,对所得数据中的PM2.5与PM10"倒挂"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PM10采用振荡天平法时,PM2.5与PM10的"倒挂"率较高;冬季和夏季"倒挂"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造成PM2.5与PM10"倒挂"的原因主要有监测过程中的随机误差,PM2.5与PM10的监测方法原理不同,监测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等。  相似文献   
7.
2020年2—3月,位于福建沿海地区中部的莆田市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倒挂"现象,小时值"倒挂"率为19.86%,日均值"倒挂"率为16.67%。在高相对湿度和低风速气象条件下,颗粒物会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倒挂"过程中常伴随着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SO_2、NO_2和CO)质量浓度的增加。因此,于2020年2月16日—3月26日开展了颗粒物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比对,并结合气象参数、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以及PM_(10)和PM_(2.5)中水溶性离子和液态水的含量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莆田市颗粒物质量浓度"倒挂"的主要成因。研究表明,PM_(10)和PM_(2.5)自动监测仪器检测原理的差异是导致颗粒物质量浓度"倒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气象条件(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等)、颗粒物质量浓度、颗粒物中主要吸湿组分(NO_3~-、SO_4~(2-)和NH_4~+)和液态水的含量也是颗粒物质量浓度"倒挂"的主要影响因素。莆田市2020年2—3月出现高频率"倒挂"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该问题需要同时考虑监测仪器检测原理、气象参数、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吸湿组分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末梢水与其水源水的数据“倒挂”现象是影响居民饮水健康的安全隐患。基于末梢水数据“倒挂”现象在新闻报道、政府信息公开及相关调查研究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引起末梢水数据“倒挂”的原因主要包括:监测采样、分析偏差,物理因素和化学、生物反应以及综合因素造成的污染等。提出,在饮用水水源方面,加强规范化管理,保持水源水水质合格并长期稳定;在水处理阶段,选择适宜且安全高效的水处理方式;在水管输送阶段,选择健康的管道材质并合理规划设计、维护输水管网体系;在饮用水使用阶段,加强用水宣传,让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用水习惯。从而逐渐消除末梢水数据“倒挂”现象,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