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明 《绿叶》2010,(Z1):198-204
儒学应该而且能够为探索中国道路、塑造中华民族意识、建构中国现代国家形态做出贡献,但我们要对儒学本身进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阐释与重建,既不能预设其理论本质将其封闭化,也不能预设其实践的有效性将其神化。今天儒学功能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民间具有深厚根基为前提。而这意味着它与社会生活的契合,意味着社会生活对它的选择、熔铸与再造。儒家与现代性是可以共生并存的,回到源头活水,到伦常日用中寻找理论生长点应该是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有位同事不大喜欢驾驶警车,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上路执勤的时候都会让同事来驾驶。我问他为什么不想开警车,他说若是私家车,他便无所谓,自己爱怎么开都行;公家的车开着不放心,若是有什么磕磕碰碰,很是不好。的确,我的这位同事心地善良,爱警车如子民,很多时候我们也确实不忍  相似文献   
3.
我有位同事不大喜欢驾驶警车,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上路执勤的时候都会让同事来驾驶。我问他为什么不想开警车,他说若是私家车,他便无所谓,自己爱怎么开都行;公家的车开着不放心,若是有什么磕磕碰碰,很是不好。的确,我的这位同事心地善良,爱警车如子民,很多时候我们也确实不忍让其驾驶。我想,对于驾驶警车这个问题,怕是换成别人,可能就不是他那种想法了。  相似文献   
4.
陈明 《绿叶》2010,(1):198-204
儒学应该而且能够为探索中国道路、塑造中华民族意识.建构中国现代国家形态做出贡献.但我们要对儒学本身进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阐释与重建,既不能预设其理论本质将其封闭化.也不能预设其实践的有效性将其神化。今天儒学功能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民间具有深厚根基为前提。而这意味着它与社会生活的契合.意味着社会生活对它的选择、熔铸与再造。儒家与现代性是可以共生并存的,回到源头活水.到伦常日用中寻找理论生长点应该是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帝国儒学的三家诗,美刺为其诗说的中心,表面上看君王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实质上表明了君王是所有政教的中心,君王的善恶决定了国家的治乱兴衰,从而强化了君王在国家整个政教系统中的绝对中心地位。而三家诗说的"天人之学"则更神化了这一中心地位。此与尊礼虚君的《毛诗》"天礼之学"构成了泾渭分明的分野。但随着帝国政治形势的演进,三家诗说与《毛诗》说出现了缓慢地统构与融合,最终在郑玄那里得以完成。经郑玄的统合,《毛诗》几乎含融了天人、天礼、人伦秩序等所有方面,已然消解了原帝国儒学与王国儒学的分野,成为一个新的完整的帝国儒学系统。这就使得三家诗不复有帝国儒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郑玄出三家微,并相继而亡。  相似文献   
6.
由孔子言行结集而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精神疲惫和懈怠的不良思想,许多人生活中也表现出懒散怠惰,贪图安逸。这些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对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为了让自己活出精彩,我们要从孔子的思想里汲取智慧,做一个"勤学善思"、"立志高远"、"力行改过"的人。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对未来全球整体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潜在的示范作用。这里的"整体"指一种形而上的、具有多维度性的视野。"意识研究"既包括物质维度,又包括非物质维度,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中国哲学中"有"与"无"之间的关系。"意识生态"不仅仅指在宇宙大生态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意识"或"本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意味着意识或本我与多维度性本身之间的关系。这一范式与中国思想特别是当代新儒学之真精神可以相互印证。儒家思想具有普适性,故而可以且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际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应作为儒家理想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典范,在促进人类(意识)进化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在于海外大量建立"孔子学院"的同时,中国政府应将儒家经典重新纳入小学、中学及大学课程,以让人们在当今中国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固然可以有效地促进当代新儒家思想的发展,而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及儒家思想的普及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1):119-124
建立于1907年的山西铭贤学校,在近半个世纪逐渐形成的从小学到大学本科的完整办学体系中,始终重视开展儒学教育。其"学以事人"的铭贤校训便与传统儒家思想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在"孔学为经、耶道为纬"的教育宗旨的指导下,铭贤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儒学教育课程,一贯坚持"以德为先"的道德教育,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精神家庭化"的情感教育、平民化的人格教育模式。铭贤学校的这种儒学教育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坚持中华文化本位的教育理念,在中西融通的视野下自觉进行儒学教育的现代转化,并构建了全程贯穿、全域覆盖、全员投入、全力协同的儒学教育机制。这些儒学教育的特色,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