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66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漓江流域为例查明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探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漓江流域的蒸发过程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出不同的组成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丰水期δD值和δ18O值要比枯水期更容易富集,地下水的δD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较地表水小;随着水温的升高,δ18O的变化趋势比d-excess明显.从漓江上游到下游高程逐渐下降,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也在逐渐减小,其中漓江下游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要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线,表明下游受到蒸发作用较强烈;地下河水线、地表河水线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当地大气降水线,但偏离程度较小,表明三者之间有很好的水力联系.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漓江干流丰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0.7%~9.1%,枯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2.6%~9.7%,丰水期的蒸发比例低于枯水期,从上游到下游蒸发比例在逐渐上升.研究区蒸发量估算值为959.40mm,与多年实测值少43.11mm,相对误差4.70%.氢氧稳定同位素对研究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换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今后的漓江流域水文研究中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河口区陆基养虾塘从养殖期到非养殖期一年间的CO2通量变化,以福建省闽江河口鳝鱼滩陆基养虾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月-2017年3月采用悬浮箱/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养虾塘养殖期水-大气界面和非养殖期沉积物-大气界面白天CO2垂直通量进行原位观测.结果表明:①养虾塘在整个研究期间CO2通量变化范围为-62.87~162.81 mg/(m2·h),平均值为(42.66±18.12)mg/(m2·h),总体上表现为大气CO2的释放源,且呈非养殖期CO2通量平均值[(78.51±16.61)mg/(m2·h)]显著高于养殖期[(17.98±18.26)mg/(m2·h)]的特征.②养殖期间,养虾塘CO2通量呈"排放-吸收"交替变化的特征,而非养殖期养虾塘一直是大气CO2的净排放源.③养虾塘养殖期CO2通量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受到ρ(DOC)(DOC为总溶解有机碳)、ρ(SO42-)、ρ(Cl-)、盐度、pH、ρ(Chla)(Chla为叶绿素a)的影响,其中,pH和ρ(SO42-)是其主要影响因子,而ρ(TDN)(TDN为总溶解氮)、ρ(TDP)(TDP为总溶解磷)、ρ(SO42-)对非养殖期CO2通量时间变化影响较大.研究显示,滨海陆基养殖塘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其排放通量多低于河流、水库等水生生态系统,但高于湖泊生态系统;养殖塘CO2通量受人为影响明显,其较高的变异性与养殖生物、饲料投放以及浮游藻类有关.   相似文献   
3.
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个水动力条件(平均流速为0.00,0.03,0.07,0.12,0.20m/s)下沉积物-水界面(SWI)氧通量的变化及水动力条件对SWI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的升高,SWI氧通量增加,由0.00m/s时的1.197mmol/(m2·h)增加为0.20m/s时的43.981mmol/(m2·h),溶解氧穿透深度增加,氧进入沉积物更深处并被微生物和还原性物质所利用,沉积物耗氧量上升;当平均流速较低时,沉积物耗氧量以生物耗氧量为主,在0.00m/s与0.03m/s时生物耗氧量为氧通量的85.3%与57.7%;当水体平均流速较高,化学耗氧量与其他耗氧量中的化学过程耗氧量在氧通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氙灯环境对玻璃纤维-铝合金层合板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研究玻璃纤维-铝合金层合板在氙灯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基体红外光谱、铝合金表面形貌及元素变化,分析层合板的氙灯老化机理。结果随氙灯老化时间的延长,树脂基体老化降解程度越高,树脂与纤维、铝合金的界面强度下降,使材料拉伸及弯曲性能降低,拉伸强度受老化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正交结构层合板,老化84 d后强度降低13.7%,正交结构0°方向层合板的弯曲强度受氙灯老化影响降低4.6%,其他试样的弯曲强度降幅均低于5%,氙灯老化后的铝合金层表面的微凹坑数量及尺寸无明显变化,但凹坑氧元素随老化周期延长略微增加。结论氙灯环境主要影响玻璃纤维-铝合金层合板中的复合材料层及各界面,树脂基体的降解导致力学性能的衰退,而对于铝合金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Gibbs图解和端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马莲河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和化学风化作用,利用质量平衡正演模型评价了各风化作用对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马莲河水为高TDS咸水,阳离子以Na~+、Mg~(2+)为主,阴离子以Cl~-、SO_4~(2-)为主;沿河水流向TDS降低,水化学类型由Cl-Na型演变为HCO_3·SO_4-Na·Mg型;河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形成作用为化学风化,蒸发盐主导了流域风化过程,对离子组分平均贡献率高达76.5%,硅酸盐和碳酸盐风化较弱;化学风化具空间变异,从上游到下游,硫酸盐和碳酸盐贡献率增加,岩盐贡献率降低。岩性是控制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的首要因素,降雨量和径流量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油在加工、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储运损耗。据欧洲CCNCAW石油组织试验数据,在无油气回收的加油站,从卸油、储存到给汽车油箱加油平均损失率为3.45‰,也即是2次灌装环节的损失率,平均每次损失1.73‰,油品的蒸发损耗十分惊人。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效益的下降,而且由于油品蒸气大量地排入大气中,一方面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地损害了作业场所工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为作业区留下了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7.
飞机喷洒农药的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环境科学学报》1995,15(3):322-329
通过田间试验,对装配GP-81扁扇型喷头的运5飞机在水稻和棉花上喷洒农药中的药液损失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2,4-D丁酯对敏感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三次方程Y=b0+b1x2+b2x^2+b3x^3能很好地描述药液飘移与下风距离的关系,方程中的参数具有明确的实验意义;2,4-D丁酰对700m下风距离内的向日葵类高敏感植物有明显药害,对350m范围内的大豆等中等敏感植物也有药害;药液由于飘移和蒸  相似文献   
8.
溶解氧对水质变化和沉积物吸磷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有光和黑暗条件下,富氧和缺氧环境对东太湖沉积物吸收磷酸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能够吸收上覆水中高质量浓度的磷酸盐,但吸收量和吸收速度随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缺氧环境上覆水中的pH高于或略高于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富氧环境;实验开始的前20d,富氧环境有利于沉积物吸附上覆水中的磷酸盐,并快速达到吸附平衡,缺氧环境则相反;实验开始20d后,有光缺氧组上覆水中磷酸盐质量浓度开始迅速下降,且明显低于其他实验条件;富氧环境沉积物中总磷的增加量高于缺氧环境,其含量顺序为无光富氧>有光富氧>有光缺氧>无光缺氧;溶解氧对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和钙结合态磷含量的影响较大,对有机磷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珠江澳门河口悬浮细颗粒泥沙的界面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胶体界面化学研究手段,着重研究水体悬浮细颗粒泥沙ξ电位和pH值、盐度、污水排放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微量有机物的加入可以改变细颗粒泥沙的ξ电位,水体CODMn大于5mg/l时,使得细颗粒泥沙稳定而不易沉降。  相似文献   
10.
压力液化气体蒸气爆炸是指盛装着压力下液化气体的密闭容器发生破裂后,液化气体急剧蒸发所引起的爆炸.它与锅炉爆炸一样是在有压力的条件下发生的,也属于平衡破坏型蒸气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