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6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160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677篇
综合类   1783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我国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关于我国公民通过人大、政协这种形式参与环境保护,以及有关工、青、妇、少先队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组,已有较为成熟的政策或办法。本文重点探讨非政府环境保护群众组织或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按照西方发达国家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标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单纯的非政府社会团体很少。与此相适应,我国也没有专门制定有关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及其活动的政策。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群众运动以及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一个缺口。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环…  相似文献   
2.
3.
肖湘 《环境》2002,(12):10-11
对于许多国家来讲,不同于政府和环保产业界的、代表不同公众阶层的民间环保团体,常常是最自觉、最活跃、最有效的环保力量,是环保事业的推动力。翻开各国环保史,公众及其民间环保团体往往是令人瞩目的环保事件的主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一旦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支持并有助于其结果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实施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既有理论和法律依据,也有群众基础,富阳市的实践与创新,丰富了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公众参与方式的特点与不足,并对今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公众参与的最佳途径和发展前景作了设想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清洁生产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清洁生产的运行机制,认为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受企业、政府、公众、市场和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讨论了我国在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所面临的问题,并从企业、政府、公众、市场和社会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31日,台湾发生7.2级地震,正在施工的台北金融大楼(已盖到56层)有十多人伤亡,此次地震损失的处理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据悉,而复工的台北金融大楼工程,又于5月15日再次遭受6.4级地震,致使台湾公众反对高层建筑呼声强烈.  相似文献   
8.
林锦屏  周鸿 《环境教育》2006,(11):41-43
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公众的环境教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讲,它是形成文明社会的公众教育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口罩作为阻隔病毒传染的物理方式之一,其能阻断病原体经飞沫传播,同时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佩戴口罩对于公众防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风险和维持人体基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特征,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调查,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行为特征,并探讨不同潜在风险人群佩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在99%以上,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的口罩佩戴率(16.05%),其中,医务人员以及与人群广泛接触群体的口罩佩戴率最高(100%).②居民以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种模式为主,占31种口罩佩戴模式的60%以上.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职业人群、不同所属人群以及不同疫情地区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更换频次多为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⑤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随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分布特征和管控措施存在差异,但居民佩戴口罩行为均表现良好,其中居住地不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比居住地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的口罩佩戴率更高,说明人群佩戴口罩行为与疫情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佩戴口罩这一防护行为总体执行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等方式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洗手行为是切断暴露途径和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于2020年2月25日—3月14日,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728个县(区)18岁及以上的居民,收集共计8 330名成人的洗手情形及洗手时长等信息,分析不同暴露情景下的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城市地区居民在洗手比例和洗手时长上均分别高于男性、农村地区居民.人群在一般暴露情景下的洗手比例较高,而对于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暴露情景(如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他人后等)的洗手率(分别为73.6%和83.9%)排名靠后,说明人群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有待深入理解;在洗手时间上,根据WHO规定的洗手时长标准(20 s),仅有41.7%的人群洗手时长合格(大于20 s),城区居民洗手时长的合格率(42.0%)显著高于农村地区(39.7%);总体上,具有外出经历的人群洗手比例较未曾外出的人群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显著影响居民的洗手行为,但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37.2%)最低,反而疫情最轻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43.6%)最高,说明居民的洗手行为可能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于非疫情期间而言,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洗手行为发生率提高,洗手时长合格率提高,但是仍然水平偏低.应提高居民洗手行为意识,科学地执行洗手这一防护措施,相关政策制定以及个人防护应当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洗手行为的防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