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国际现有公海保护区及其管理机制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几个公海保护区,它们是南奥克尼群岛南大陆架海洋保护区、地中海派拉格斯海洋保护区和大西洋公海海洋保护区网络。本文现就各个保护区的建立、管理制度及潜在的战略利益分别作一介绍,并总结了现阶段公海保护区的管理特点及其战略利益,以期对我国参与并建立公海保护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欧盟建立公海保护区的立场和态度及相关实践活动,从欧盟公海保护的实践来看,我国不可能置身其外。综合考虑我国现有情况,提出我国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际动态     
正渔业补贴加剧过度捕捞全球海洋委员会日前发现,18个国家正在通过提供给渔业公司的补贴,间接支持掠夺公海渔业资源的行为。由此,渔业公司的船队可以进入公海捕获金枪鱼以及其他鱼类资源,这给全球食品安全带来威胁。各国政府应逐步停止补贴行为,让鱼类资源能有时间得到恢复。此外,各国还要减少塑料的使用比例,降低对海洋的污染。北美地壳发现大量地下水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北美地壳数百公里之下发现了隐藏的水源,这一水源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地下水源,其水量可能比全世界海洋海水的水量更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公海渔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各海洋大国竞相争夺的对象。运用FAO渔业数据和GFW渔船监测数据,选取太平洋西北渔区和太平洋中西渔区的公海海域(61区、71区)为研究案例,并尝试运用三维空间概念模型,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个维度评估和比较两渔区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潜在战略价值。结果表明:(1)两渔区渔获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71区的渔获量高于61区,但中国的渔获量占比却在持续下降,中国在公海的渔业捕捞强度有待提升。(2)中国在61区和71区的渔业资源战略价值分别处于中值区和低值区,且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自然价值和需求程度变化幅度较小,可获得性变化与战略价值趋同。(3)两渔区自然价值均值均处于中值区,需求程度均值均处于低值区,可获得性分别处于中值区(61区)、较低值区(71区),可见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但中国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高。三个维度整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耦合协调的稳定性较差。(4)影响战略价值的因素主要是海洋地缘环境、全球地缘经济发展、渔业资源结构和海洋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英国负责海洋保护的主要管理机构,研究了英国海洋保护的相关法律与政策,分析了英国关于建立公海保护区的立场。从我国利益角度出发,对设立公海保护区所产生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效地参与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海洋保护与治理,分析了海洋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公海极地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参与海洋世界遗产工作及全球海洋治理的建议,为我国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资源经济潜力及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国际海域尤其是公海保护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逐渐成为海洋国家关注的焦点。从地缘经济视角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在对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首先,依据国际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形态,将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划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除受海洋生态环境、海域自然条件和国际规则、国家战略与地缘关系等因素外,还受到具体的技术瓶颈、装备保障和交通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其次,从商品的价值属性出发,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所具有的三个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地缘属性,进而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方面构建了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三维空间概念模型,并运用海域承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边界与阈值。再次,以油气开采、海上航行及渔业捕捞为典型代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集成生产函数、需求函数等计量模型,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技术方法。最后,结合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需求,提出我国加快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公海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刻不容缓。介绍了法国公海保护的管理和实践,包括:先进的海洋保护管理机制,法律和政策,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了派拉格斯公海保护区等。提出了给我国相关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海洋保护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与政策,建立公海保护区的立场和实践活动,提出了我国参与公海保护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的国际法应当是建立在资源生物特性之上的一种法律规范,只有符合资源生物特性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应对世界渔业危机。实践证明,将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相结合的制度安排是对资源生态整体特性的有力回应,能有效遏制资源衰退。从制度的本质来看,不得超越总可捕量的共同义务是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一旦突破总可捕量底线,权利的实现便不能得到保障,这是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逻辑关系;其次,海洋渔业权制度公法色彩浓厚。无论是准入制度还是监管层面,离不开公权力的有效干预和保障;此外,渔业权权利束中的配额权和捕捞权亦非等同,没有获得配额并不意味着捕鱼权的消灭,有捕鱼权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取配额。权利的持续实现以遵守自然规律的捕捞为前提。最后,从制度整体看,公海渔业危机的化解,应是一个基于不同产权实施模式的综合管理问题,不仅仅是私人财产权,还应包括公共财产权、混合财产权等。只有牢牢把握制度实质,在科学确定总可捕量的前提之下,通过落实有限准入、健全分配机制、加强监管、深化合作等手段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公海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