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安全科学   58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214篇
综合类   1289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04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3S技术动态监测天山草地农业产量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阜康县大量“天地”资料观测基础上,利用3S(RS、GIS和GPS)技术和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对新疆天山草地农业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动态监测和大面积估产研究。结果表明,该县草地和森林面积1998年比1988年分别下降了17.5%和51.o%,而农业用地面积和沙漠危害面积却分别增加了57.8%和21.2%,实现了利用3s技术系统准确监测新疆阜康县草地农业资源动态变化,其大面积草地遥感估产精度达到75.8%以上。最后,建立了新型PPR估产模型,其估产精度达到81.76%以上,并给出了理论生态成因解释与定量分析结果等。  相似文献   
2.
事故因果论     
要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了解事故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国际安全界广泛采用“事故事件链”和“事故致因模型”理论,探讨安全生产原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以往事故的教训,用伤亡事故致因模型,查出发生事故的近因、远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本原因,以便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把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上海世博局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在杭州西溪湿地共同举办的“2008中华城市生态论坛”上,前四届“中华环境奖”获奖城市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城市生态和谐 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结合城市环境保护多样化、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人居城市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华北区域点冬季二次有机气溶胶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对华北区域点(德州市郊区点)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在线测量,并分析了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及PM_(2.5)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德州PM_(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为(115.6±24.6)μg·m~(-3);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是PM_(2.5)的主要成分,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2±5.8)μg·m~(-3)和(2.6±2.2)μg·m~(-3),占PM_(2.5)总质量的7.1%和2.2%;PM_(2.5)与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差,偏北风对PM_(2.5)浓度影响较大.同时,本研究利用EC示踪OC/EC比值法对PM_(2.5)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了估算,通过估算得到的SOC结果表明,华北区域点冬季SOC是OC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浓度为(4.0±2.9)μg·m~(-3),占OC的45.7%,SOC在白天占比较高(62.7%),早晚由于有局地生物质燃烧影响,SOC占比降低,约占OC的42.7%.本研究还分析了SOC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德州市冬季O_3、含水量、酸度与SOC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OC受臭氧浓度影响,但在白天和夜晚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可能存在不同的生成机制.最后,利用ISORROPIA模型估算了颗粒物的含水量和酸度,发现SOC在高含水量和低含水量下存在不同的关系,高含水量更能促进SOC生成;在高含水量下SOC与H~+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在低含水量下则不相关,表明颗粒物含水量较高、H~+浓度较高情况下液相酸催化反应可能对SOC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郑艳  李惠民 《环境保护》2020,48(13):8-16
人居环境系统是由人类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组成的"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和人体健康三个领域。本文提出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引入人居环境科学,将人居环境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给人居环境系统带来的新风险,如复合型风险、关键风险、突现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其次,将人居环境系统区分为:建筑基础设施、生命线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四个子系统,分别论述各子系统提升气候适应性的具体途径。最后,基于系统治理理念,从城乡协同、试点建设协同、多主体协同等不同视角,提出人居环境的协同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顾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bA)应用实践与研究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EbA南南合作的经验与启示,提出把握新机遇强化EbA南南合作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国内EbA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整合,为EbA南南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丰富EbA南南合作形式,支持气候变化适应领域谈判;强化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框架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转型及适应演化路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研究内容,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多元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国家制度(战略)变迁关键时间节点,梳理典型案例乡村发展阶段,明确案例乡村转型适应的体制演化特征。在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基础上,以体制转换明显的乡村为实证案例,结合农户调查与深度访谈数据,评估乡村适应演化下系统适应能力(结果)及农户生计响应效果,并基于归纳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乡村体制转换与微观农户生计关联的适应演化路径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农业体制乡村向旅游体制转换后出现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社会矛盾风险并存局面,农户生计适应选择对乡村转型响应呈现多样化。(2)不同适应路径农户生计恢复力存在显著差异,升级型、扩张型生计恢复力相对较高,维持型和更替型较低。(3)乡村体制转换(R1到Rn)与农户生计适应(P1到P5)呈现协同且分化的演化路径,基础设施、政策扶持以及生态环境因子是乡村转型与农户生计关联适应演化的关键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9.
气相和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采样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邻苯二甲酸酯的性质及其在环境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样品采集技术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侧重介绍了样品的采集、净化、采样效率和采样与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系统研究了扬子型铜矿床中有代表性的菱铁矿、胶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及部分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特征,总结了展状矿石中和矽卡岩矿石中矿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点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从一个方面探索扬子型铜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