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生态文明建设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追求。本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利奥波德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作为立足点,探讨人与自然同属土地共同体,将人类的伦理尺度拓展至自然界以及土地伦理原则等思想的合理性、独特性,并阐述了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荒野的召唤     
高雨薇 《绿色视野》2014,(11):67-68
《into the wild》,一部电影。之所以只写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因为觉得通用的译名《荒野生存》并不贴切。这并不是一部单单讲在荒野如何生存的电影。有种译法叫《走入荒野》,感觉很好,有些苍凉,有些悲壮,又动感十足。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说的是一个出身于美国东岸富裕家庭的男孩克里斯多弗,他在1990年大学毕业后,即与家人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3.
潘杰  刘健芝  田松 《绿叶》2015,(4):36-44
引言:有一则新闻:"全民补碘15年:碘盐致病疑云"。199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要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为实现这个目标,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正式通过并施行,全民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以法律形式就此固定。但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3年的数据显示,已有"5省区碘过量,官方承认威胁健康"。营养学以健康之名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的饮食方式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让我们困惑的是:如今人们的营养意识越来越强了,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多了。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营养学与健康知识的困惑潘杰:从碘盐的例子看,现代营养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增然 《绿叶》2014,(10):25-32
梅雪芹教授主编的《和平之景》以敬畏自然、改善环境、注重和谐、促进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环境污染以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为的记述,倡导人们在对自然的认识上来一个大的转变,以正视生命共同体的完整存在,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环保努力的核心就是让人们"牢牢地记住昨天,满怀希望走向明天。"今天则在连接昨天与明天的进化发展意义上起到了枢纽作用,环保运动的时效性与伦理性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5.
汪树东 《绿叶》2014,(2):18-25
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倒逼着人类把人际伦理扩展成所有生命之间乃至生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伦理。而生态伦理的存在论基石就是万物一体的存在事实。因此,要超越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把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领悟为最根本的伦理取向,否则,现代人无法走出文明困境,也不可能拥有未来。  相似文献   
6.
雷毅 《绿叶》2014,(10)
新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先知"利奥波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地不仅包括土壤、水、空气,而且包括在其上生长的动物、植物;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名普通成员或公民;人类对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负有道德义务。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