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这是对2007年-2012年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只有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才能够尽早实施,以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本报告研究以同一社会保险制度在不同统筹区域间的关系转续为主,适当兼顾不同社会保险制度本地和异地接续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对于地区水资源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水资源扩展型MRIO模型和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于全行业口径对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进行了测算,重点从区域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的整体现状、主要流向、产业分解及对地区水资源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发现:1动态来看,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虚拟水净流出情况发生逆转,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始终为虚拟水净流出地区;2中国各地区间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量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对外转移虚拟水增长幅度较大,中部地区与其它地区间的虚拟水转移量明显多于其它区域间的虚拟水转移量;总体来说,中国各地区的贸易隐含虚拟水转移存在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两条转移路径;3各地区主要的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出行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共性,各地区主要的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出行业存在区域差异,中部地区为主要的建筑业虚拟水输入地区,京津地区为主要的服务业虚拟水输出地区;4南部地区虚拟水流出占本地水资源的比重低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虚拟水流入占本地完全消耗水资源的比重高于西部地区。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应该重视贸易隐含虚拟水对节约地区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各地区节水型产业结构,改进目前并不合理的区域间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保护看区域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做好定性、定量两件事,定性是指实现产业结构布局符合功能区定位,定量是指排污总量、生态扰动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做好定性、定量两件事是区域内、区域间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实现的保障,是实现区域内、区域间协调发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5.
碳减排目标是实现减排任务的重要保障.为探讨差异化减排目标对区域产业部门经济与碳减排的影响,以在我国具有特定区位条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经济发展现状(相对较为落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要研究区域,构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我国其他地区〔除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外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但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内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设定P55C65、P75C65、P65C55、P65C65、P65C75(“P”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C”表示我国其他地区,“55”“65”“75”分别表示碳减排目标依次为55%、65%、75%)和基准情景(无减排目标),研究区域间宏观经济和微观产业部门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①无差异情景(P65C65)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林牧渔业2030年的产值为741.17×108元,比基准情景下降0.19%;我国其他地区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为33 457.49×108元,比基准情景下降2.00%.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碳排放贡献较大的产业部门主要为食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和服务业,而我国其他地区碳排放主要受电力热力生产的影响.②差异化情景下,这两个区域的金属冶炼及压延部门受减排约束影响均较明显.相比无差异情景,P75C65情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2030年金属冶炼及压延部门的出口总值和省际输出分别降至17.55×108和186.32×108元,分别下降了6.80%和1.65%;本地供应和产出分别降至358.72×108和562.59×108元,分别下降了1.85%和1.95%;金属冶炼及压延部门碳排放降至4 997×104 t,下降了12.79%.而我国其他地区2030年P75C65情景下,金属冶炼及压延部门的出口总值、省际输出、本地供应和产出则分别上升了0.05%、2.06%、0.06%和0.06%,分别增至1 283.24×108、28.25×108、26 598.95×108和27 910.43×108元,该部门的碳排放上升了0.05%,增至82 927×104 t.尽管碳减排目标能有效降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碳排放,但也会给其产业部门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该区域的出口、省际输出、本地供应和产出不仅受自身减排目标的影响,也受到我国其他地区减排目标的约束.建议在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减排任务时,也要实施差异化减排目标,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在全国尺度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切实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就需要对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EIO-LCA方法及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核算中国八大区域间产品(服务)以及隐含的碳排放在区域之间流动和转移总量。研究发现,经济拉动作用收支方面,东北区域、京津区域、南部沿海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总量大于其承接其他区域拉动作用的总量,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反之。区域间隐含的碳排放转移收支方面,北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碳排放转入量大于转出量,承接了其他区域的高碳负荷产业转移,其他六个区域情况相反。另外,本研究还采用万元碳排放量表示区域间经济拉动的碳负荷系数,来衡量经济拉动作用的碳环境友好程度,即碳效率。区域承接的拉动作用的碳效率从大到小顺序是:京津,西南,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北,南部沿海,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区域之一,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CO2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挑战。本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2年长三角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省市间贸易引致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转移特征和变化趋势。同时,运用产业关联系数法,从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双重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减缓CO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行业。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SO2、PM2.5排放总量表现为消费端大于生产端,CO2、NOx排放总量表现为生产端大于消费端。安徽省总体呈现为长三角地区贸易的SO2、NOx与PM2.5排放净调出地,而上海与浙江表现为多数污染物排放净调入地。CO2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前向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安徽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可以通过生产端技术革新和能源结构优化来促进减排;CO2与大气污染物后向协同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建筑业等,对于这些行业,调整消费结构是有效的减排措施。为更好地制定长三角地区减排与污染防治政策,应当综合考虑行业减排、协同减排等,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