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24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726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半干旱区地表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水岩模型,对地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地表水pH为7.56~8.23时,呈弱碱性,且溶解性总固体(TDS,100~650 mg/L)在流域的不同空间区域表现为淀区 > 下游 > 上游。白洋淀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离子总量占比76.60%;阴离子以HCO3-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61.52%。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上游水体)和HCO3·SO4·Cl-Na·Ca型(下游河流和淀区)。白洋淀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双重控制;自然作用下,白洋淀流域地表水中的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同时受到蒸发-结晶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以半滑舌鳎肝脏细胞(HTLC)为研究对象,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T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方法分析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程度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探究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137Cs、90Sr的生物毒性效应。HTLC细胞活性随137Cs、90Sr活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低活度核素作用下,细胞活性增加极其显著(p < 0.01),137Cs对细胞膜无损伤,90Sr则使细胞膜损伤显著(p < 0.05),但二者均能使ROS含量和SOD活性显著性增加(p < 0.05)。高活度核素作用下SOD活性均显著增加(p < 0.05),但137Cs作用时ROS无显著变化,90Sr则使ROS显著增加(p < 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活度条件下,137Cs和90Sr对海洋鱼类细胞无显著的生物毒性,细胞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正常功能。90Sr能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对膜系统造成损伤,可能影响细胞多种代谢途径,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成都市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由Mie散射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消光系数廓线资料,发现混合层以上在颗粒物消光和分子消光之间一致存在一个S型的过渡区,利用sigmoid函数对此分布形态进行模拟,通过计算该函数上下曲率最大点所在的高度,据此提出了颗粒物分界层Mie散射激光雷达识别的sigmoid算法.针对该算法模拟效果的分析表明,颗粒物分界层过渡区附近大气消光系数理论廓线和实测廓线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二者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1±0.0052、0.9935±0.0167、0.9979±0.0038和0.9990±0.0021(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基于sigmoid算法计算的颗粒物分界层过渡区与成都市温江站探空资料得到的逆温层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圣婴”来临非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高 《环境》2002,(5):4-5
中国的洪水、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对上次厄尔尼诺肆虐带来的自然灾害人们还记亿犹新,一个新厄尔尼诺又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6.
物元分析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物元分析法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断方法,在确定了最佳和最次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了标准事物的物元矩阵。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分析合理和容易推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在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装修热,因此而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能够更客观直接准确的反映出室内空气质量好坏,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18880-2002中的标准值,将空气质量分为五个等级.并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选取评价因子,建立室内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函数,确定了模糊矩阵,把它应用于室内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8.
在大气环境中,化合物的气态/粒子态组成比例系数KP=(F/TSR)/A,式中F(ng/M^3)是化合物的粒子缔合浓度,A(ng/M^3)是化合物的气态浓度,TSP(μg/M^3)是总悬浮微粒的浓度。KP是温度(T,K)的函数,其表达式为logKP=mp/T+bp,利用日本大孤城区的数据,在相对湿度对KP值的影响,由此确定出比例系的测定值(logKP)与计算值(mp/T+bp)之间的残差为cpRH+  相似文献   
9.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优化中,为反映优化后点位的整体代表性,需要在允许的测定误差内以最少的测点反映区域内较长时期的整体污染水平、污染分布状况和污染趋势.本文以博山城区为例,利用地理变异系数法和Fisher最优分割法对所布设点位进行数理统计.该方法使用简便,分级自然,避免了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优选结果具有较强的整体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