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沛源 《世界环境》2011,(3):107-107
古稀之年,对多数人来说,应是颐养天年、乐享天伦的年纪.很难想象,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这样的年纪仍然活跃在野生动物保护一线,还在阿富汗北部的群山之间做马可波罗盘羊调查.这位老人就是乔治·夏勒( George Beals Schaller),生于1933年,是一位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他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在非洲、亚洲、南美洲都开展过动物学研究,是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三位世界上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先后获得日本国际环境和谐奖、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和中华宝钢环保奖.  相似文献   
2.
乔治·夏勒     
邹晶 《世界环境》2006,(6):91-91
乔治·夏勒(George Beals Schaller),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现任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副主席。1933年5月26日生于德国柏林,十几岁时随家移居美国。1955年获阿拉斯加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夏勒是20世纪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足迹遍及世界  相似文献   
3.
每年3月份一过,很多人便蠢蠢欲动,想对保护森林有所作为。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种树。有时候我就在很多场合费极大的口舌与人争辩,或许,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改胡乱种树为强化种树"。十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要成为博物学的追随者,因此,对身边草木的观察多少有些心得。我发现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就是,草木们最热心的事是自己的繁殖,最强大的能力也在  相似文献   
4.
郑殷恬 《世界环境》2011,(3):106-106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1785年出生于海地(1851年去世),成年后移民美国,是美国著名的画家、博物学家,他绘制的鸟类国鉴被称作“美国国宝”,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美洲鸟类》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而且一版再版至今.19世纪的美国文化领域深深地留下了奥杜邦的烙印.如今奥杜邦这个名字已经演变为一个包含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等含义的文化名词.  相似文献   
5.
吴国盛 《绿叶》2010,(7):73-78
现代博雅教育应该把博物学教育涵括在内。现代文明让人类远离自然,而博物学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博物学让我们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认清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领悟人的有限性,最终培育一种更加健全的人性。就此而言,博物学教育是博雅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