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新疆独山子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气中二次组分的转化过程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对新疆独山子区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水溶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s)表现出与PM_(2.5)一致的季节变化,为冬季(67.86μg·m~(-3))秋季(13.77μg·m~(-3))春季(10.09μg·m~(-3))夏季(4.85μg·m~(-3));冬季二次无机离子(NH~+_4、SO~(2-)_4和NO~-_3)占TWSIs的98%;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E-AIM)探讨独山子区大气颗粒污染物中颗粒相含水量以及颗粒酸碱性;表明独山子区颗粒物呈酸性,年均原位pH为0.81,其中冬季样品的pH(2.93)值最高;颗粒含水季节变化为冬季(331.32μg·m~(-3))秋季(5.91μg·m~(-3))春季(5.46μg·m~(-3))夏季(1.62μg·m~(-3));年均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分别为0.13和0.47,表明区域污染物存在二次转化;进一步分析表明颗粒相中的硫酸盐质量浓度受到颗粒含水量和颗粒酸碱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高的颗粒相含水条件下区域硝酸盐的形成主要以非均相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ZDMC絮凝剂工业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采用两种复合配方分阶段在炼油厂净化水车间一级浮选池进行工业应用试验,并与车间现用絮凝剂PAFC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AFC20+ZDMC5的除油效果与PAFC的相当,浮渣产生量比PAFC减少26%,药剂费用低,药剂用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站,由于生活污水水量变化明显,因而一般都配有集水井(或称调节池)以起到均量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中细小杂物明显增多。污水通过格栅时,细小杂物很难被分离出来。这些细小杂  相似文献   
4.
离心脱水机对油泥、浮渣工业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泥、浮渣的实际处理中,因其脱水困难造成含水率较高。为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减小二次污染,降低含水率,洛阳分公司经过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解决了油泥、浮渣难已机械脱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炼油厂“三泥”性状的调查,利用已有污泥处理设施进行了炼油厂“三泥”离心分离的现场试验,并分析了影响“三泥”离心分离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发现了离心机转速和絮凝剂投加量对“三泥”离心分离的有关规律和最佳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炼油厂“三泥”处理系统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含水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现状,确定主要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为水压干扰、煤泥水干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测定新方法,运用自动水位补偿方法剔除水压对测定结果的干扰,通过设计装有复合材质倾斜滤网的煤泥沉淀池,完成对煤泥的过滤和导流,实现对煤泥水的净化。此方法直接测定瓦斯压力,避免反推计算,从而减小了环境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干扰。依据理论设计了含水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装置,并进行了井下对比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新设计装置测定结果比普通方法更接近理论值,数据利用价值高。该装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为含水煤层瓦斯治理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华北型煤田顶板砂岩的赋水规律,总结出顶板砂岩水的综合防治方法。应用瞬变电磁法探测某煤矿顶板岩层发育的含(导)水构造,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含水含油污泥含有大量的自由水、结合水和乳化水,其脱水干化是后续处理处置的瓶颈。近年来水热处理技术被引入石油石化工业用于高含水含油污泥的脱水干化和回收油。本文介绍了高含水含油污泥的来源、成分、分类、特点和处理难点,概述了高含水含油污泥调质脱稳技术现状,总结了高含水含油污泥水热处理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水热处理技术的处理机理、技术特点、优点和缺点,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物质是一种较好的示踪剂,用于鉴别DOM的来源及其在水文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该物质在岩溶水系统中的研究较少,并且要作为潜在示踪剂,系统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其光谱信息.实验选取一典型岩溶流域,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合水化学数据分析,揭示DOM荧光物质在不同岩溶含水空间的组成和转化关系,刻画流域尺度DOM的来源,探讨水化学因素对DOM荧光物质转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外源地表水和岩溶地表水中的DOM以类蛋白色氨酸为主,浅层岩溶水和深层岩溶水以类蛋白色氨酸和酪氨酸为主.荧光指数(FI)、生物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的综合分析认为,浅层岩溶水和深层岩溶水的DOM主要来自于内源微生物分解,岩溶地表水和外源地表水的DOM既有陆源输入又有内源微生物分解,且内源贡献占有较大比例.受岩溶水化学参数的影响,3种荧光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类酪氨酸物质对Ca~(2+)和HCO_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岩溶水中存在的比例比较大.类色氨酸物质则相反,类富里酸物质则与TDS、浊度、Cl~-、SO_4~(2-)等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流域上游浅层岩溶水中的DOM主要来自内源.出露地表以后,其有机质同时来自内源和外源输入.在流域下游渗入深层岩溶地下水以后,DOM逐渐向低芳香烃有机质化合物转化,大分子DOM逐渐减少,荧光强度减弱.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3个主成分,分别为反映岩溶水渗滤、转化、水流条件的水体矿化指标,反映土壤淋滤和自然渗滤关系的TOC、NO_3~-及类蛋白质指标,以及反映岩溶水系统水化学、生物化学过程的Ca~(2+)、HCO_3~-、荧光指数和类富里酸指标.此外研究还认为,总荧光强度,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蛋白物质可以分别作为岩溶水快速渗流、转化及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的示踪剂.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岩溶地下水DOM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岩溶系统有机污染控制,为岩溶水系统中物质的地球化学过程表征提供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和炼化企业产生的高含水油泥运输成本高、堆放面积大、深度处理难度大的问题,指出干化减量是实施高含水油泥资源化、无害化最为直接、经济、有效的前提。从技术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高含水油泥脱水干化处理技术,包括热干化、超热蒸汽喷射、新型干化技术(微波干化、电渗透干化、油炸干化)等,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研究实例和优缺点,为高含水油泥干化及后续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