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雷虎 《绿色视野》2011,(6):52-54
一年一度的“五一”小长假,照例要单车远游。在路上,我血脉喷张,却不能信马由缰,因为这一次我的身份是领队,而我仅有的队员天际同学是个“菜驴”。这次我选择了骑行新安江,三百公里的旅程,风景有“山水画廊”之灵秀,人文有“唐诗之路”之厚重,足够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2.
郭耕 《环境教育》2007,(3):32-33
麋鹿曾仅产中国.原产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后由于生境的变化.湿地日益减少,再加上人为大量捕杀,曾一度在本土宣告灭绝.后来在有识之士的帮助下.在我国成功的“重引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许荣 《环境教育》2011,(7):89-89
作为鉴赏系列的第一本书,中华书局推出的《唐诗鉴赏大辞典》,从文学形态、文人心态、文化生态三种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版本。伟大的时代不一定出现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则一定产生于特殊的时代。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峰,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文化财富。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诗人们咏物抒怀,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超绝才情,也有"二年得三句,  相似文献   
4.
唐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繁荣景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了文学体裁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是语言的变革。唐朝的"诗体"文学随着当时社会的性质、经济体制、政治及帝王集权统治的发生变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这也就表明了一种文学体裁为其自身生存要不断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土壤。唐朝正是这种"诗体"文学生长的沃土,因而原来的诗"言志"与"缘情"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唐代找到了它们的契合点,可以把它看作是唐朝人思维模式及语言习惯给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祖先记忆"的诗性书写肇始于诗骚,至唐诗而明书暗引不胜其数。作为家族制度与家族意识的诗性投影,唐诗中的"祖先记忆"包括对姓氏起源、远近先祖功业才德事迹、家风家学的追溯等多种内容类型。不同模式的"祖先记忆"书写所蕴含的士人心态或情感迥异,自我表述多与获取现实自信相关、自他表述多出于对后裔的褒赞、合并表述与实现情感共识相关、旁观者表述多用以抒发历史沧桑变幻的感慨。  相似文献   
6.
王维《游春曲》有诗句:"万树红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诗中文字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春的美景图。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吟诵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7.
刘隆有 《环境教育》2011,(11):85-87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的名著《读通鉴论》,对宋以前历史人物多有讥评,对张九龄却极尽赞誉,称其"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敻乎为一代泰山乔嶽之风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