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辐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宇宙射线、核电站辐射、电器辐射、手机辐射,以及来自土壤、水、食物内的放射性物质,甚至人体内的钾也会产生辐射等等.来自多方面的辐射似乎织成了一个无形的"辐射巨网",将人类紧紧包围.但人们又不能因辐射,就不吃、不喝、不用或不去享受生活.所以,辐射达到了多大剂量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是人们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梦寐以求想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3.
林俊虹  林培聪 《环境》2012,(Z1):39-39
对于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特别是能量较低的天然地表γ辐射水平的测量,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宇宙射线的扣除。本文通过对揭阳市的宇宙射线γ辐射剂量率的本底值测量,为本地区陆地辐射水平的监测质量保证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宇宙线辐射对人类在不同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中所致的剂呈,估计了航空机组人员受到宇线照射潜在的危险性,并作出了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仪器期间核查计划,确保γ剂量率测仪器在校准周期间有效可靠运行,同时保证γ剂量率测量结果的可比性,持续提升我省环境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水平,根据环保部2015与2016年的要求,我中心组织了广东省地市级环境监测机构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在广东省河源市万绿湖等地点开展了宇宙射线响应与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对工作且将两年仪器比对的数据作比较。比对活动不但将为参比的监测机构提供能力验证和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更将为保障全省仪器宇宙射线响应的稳定性和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监测能力的可靠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3):58-58
<正>为什么说人类生活在放射环境中?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放射性,这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宇宙射线;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相似文献   
7.
自从臭氧层空洞被发现,人们围绕臭氧层破坏的研究不断深入。 人类是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我们已经知道,人造的氟氯碳化合物(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大气科学家认为紫外线会分解这些 CFCs而释放出活性氯,并进一步分解臭氧分子,造成地球臭氧层的空洞。但是至今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臭氧耗损最剧烈的几个月里,其实极地平流层云中的冰晶会阻挡紫外线的射入,上述的反应自然也无从进行,那么臭氧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美国科学家发现,臭氧的耗损和字宙射线离子化强度高的地区(相对海拔及纬度)高度相关,他们甚至比较全球臭…  相似文献   
8.
探讨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对环境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结果的影响。本次方法探讨采用BR2000D型热释光剂量读出器和便携式FH40G型高灵敏度环境γ辐射剂量率仪开展连续累积和即时(瞬时)测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多个相同地点测量其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在未扣除方法在各测量点位处的宇宙射线响应前,连续累积测量和即时(瞬时)测量结果范围分别为75~135nGy/h和63~130nGy/h,连续累积测量方法结果大于即时(瞬时)测量方法结果;当扣除测量方法在各测量点位处的宇宙射线响应后,连续累积测量和即时(瞬时)测量结果范围分别为28~83nGy/h和34~94nGy/h,连续累积测量方法结果小于即时(瞬时)方法测量结果。结论:本次方法比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选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开展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应扣除方法选用仪器探测器对宇宙射线响应的贡献,确保测量数据的剂量评价和可比性,在辐射环境测量方法优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使用FT—620型照射量率仪和高压电离室对四川省不同海拔高度宇宙射线电离成份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结果。测量水面是四川省的三岔湖(海拨461米);邛海(海拔1510米);泸沽湖(海拔2690米)。根据测量结果经过换算,得出了在一定的地理纬度下,宇宙射线电离成份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曲线。由此可评价不同海拨高度地区,宇宙射线电离成份所致居民受照剂量和计算陆地r辐射剂量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