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花祭少年     
有这样八个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他们从四川、贵州和江西等地而来,一同在厦门市同安区的一家酒店温泉部工作。2008年11月11日的那个夜晚,8个人相约去了当地镇上一家并不豪华的KTV唱歌。直到拂晓,其中一人借来一辆无牌的红色跑车。8个人挤上车后,车子便在六车道的马路上飞奔。开车的小青年在醉眼迷蒙之际发现前方有一部摩托车,于是急打左转向,车子径直冲向对向车道。就在那一刹那,对向驶来的一辆大卡车与跑车撞到了一起,八条鲜活的年轻生命在瞬间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3.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莱恩·巴里认为:"全球臭氧以及南北极臭氧已经停止损耗,不过尚未递增。"在此之前,不断有研究组织和科学家发表报告,对大气臭氧层未来的变化给出种种预测。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气臭氧层损耗速度已经减缓,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有望在2050年前后消失。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南极上空臭氧洞的消失将是2068年以后的事。人们对大气臭氧层损耗的高度关注是完全应该的。因为大气中臭氧的损耗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虽然人类做了很多措施,但是努力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的观测资料显示,就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等指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空间格局演变,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对当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城镇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采用哈佛大学CHGIS数据库中城市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历史人口数据、流域和高程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梳理黄河流域城市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数量变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2)一级延续稳定区,以今安阳为中心的河南北部城市高密集区和以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高密集区;以今济南、太原、洛阳为中心的次高密集区。二级延续稳定区分为五条重要的城市带,即渭河城市带、汾河城市带、鲁中山地北麓城市带、太行山东麓城市带及运河城市带。(3)城市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32 km,人口重心迁移的平均距离为95.78 km,城市和人口的分布有着较密切的联系。(4)气温、降水、高程、与河流的距离、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等自然因素,以及战争、都城转移和人工运河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了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美丽的,看,那灿烂的阳光、和谐的生活;生命是脆弱的,看,那惨痛的教训、心碎的伤逝。  相似文献   
6.
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吹响了人类反思环境污染问题的号角;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一份《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将环境问题提高到了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1987年,一部《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指明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四十多年来,人类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甚至是灾难。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人类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7.
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在皮影的身上体现出木板年画、绘画、雕刻、戏曲、剪纸等的综合艺术体。本文从豫南皮影的民俗文化、造型艺术、传承保护、创新运用几个方面,以豫南皮影为例研究。从豫南皮影的造型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形式、艺术特点、色彩表现等特征,体现豫南皮影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1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延续)课题“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验收会议。该课题通过了以钟群鹏院士为主任委员,汪旭光院士为副主任委员,共7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委员会的验收。  相似文献   
9.
石棉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在不久前举行的第15届欧洲呼吸协会年会上,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的Vinicius Antao的研究显示,由于吸入石棉而造成的死亡率将会持续下去,这是因为石棉沉着和出现肺部症状之间有一个延迟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在石棉使用越来越少的今天,石棉纤维沉着造成的死亡率并没有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近日举办的地震对地质环境影响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地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并具有隐蔽性强、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