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2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56篇
综合类   987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曰,记者在上海杨浦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杨浦绿化")参观了一场特殊的摄影作品展览。《安全操作记心头》《绷紧安全之绳》《警钟长鸣》等照片不论从内容冲击力还是摄影技巧等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这个展览是从2018年开始办起来的,每年通过这个摄影比赛聚焦公司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人人抓镜头,个个找隐患,有力推动了公司安全生产持续改进。"杨浦绿化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一套以企业安全领导力为核心,通过全员参与为关键的持续改进机制,采取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规范现场管理和人员作业行为的管控模式和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我国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关于我国公民通过人大、政协这种形式参与环境保护,以及有关工、青、妇、少先队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组,已有较为成熟的政策或办法。本文重点探讨非政府环境保护群众组织或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按照西方发达国家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标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单纯的非政府社会团体很少。与此相适应,我国也没有专门制定有关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及其活动的政策。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群众运动以及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一个缺口。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环…  相似文献   
4.
肖湘 《环境》2002,(12):10-11
对于许多国家来讲,不同于政府和环保产业界的、代表不同公众阶层的民间环保团体,常常是最自觉、最活跃、最有效的环保力量,是环保事业的推动力。翻开各国环保史,公众及其民间环保团体往往是令人瞩目的环保事件的主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一旦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支持并有助于其结果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实施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既有理论和法律依据,也有群众基础,富阳市的实践与创新,丰富了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公众参与方式的特点与不足,并对今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公众参与的最佳途径和发展前景作了设想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2007,25(4):77-77
无锡市正采取一系列措施,严防太湖蓝藻再度暴发。 实施六大工程促湖水变清.由于太湖水温超过30℃就容易引发蓝藻,面对即将到来的七、八月份持续高温,无锡市在做好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结合天气形势,地面观测资料和WRF-CMAQ模式,分析了2017年7月8~15日成都市一次罕见持续O3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量化了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对此次污染过程的相对贡献,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四川盆地内O3及其前体物的区域传输和本地光化学反应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O3持续污染过程主要是因为四川盆地内盛行偏东风,导致盆地东部城市群的O3及其前体物经区域输送到成都及周边地区,加之成都市出现小风、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进而形成,属于典型的传输性爆发污染.持续污染形成的主要物理化学机制体现为日间气相化学过程贡献为稳定的正值,加之输送过程贡献出现爆发式升高,进而导致近地面O3小时净增量迅速上升且高达50μg/(m3·h),随之O3浓度迅速响应,产生爆发式增长.此外,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此次成都市O3持续污染的形成受区域输送影响较受本地光化学反应影响更为明显.O3污染爆发前上游地区高浓度O3及其前体物沿流场输送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不断积累,导致日间O3浓度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0.
在“一路象北”事件中,尽管中国政府和民众对野生亚洲象采取的各种积极保护措施值得世界称赞,但重新审视和科学规划野生动物栖息地应是当务之急,而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意义重大。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立法,能够表达其对野生动物保护及与此相关的公共安全事务的愿望、意见和利益诉求;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可降低行政部门监控违规行为及其影响的成本,并减轻起诉违规者的部分负担;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不仅契合公共利益保护的目标,还能通过确保公众有序开展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弥补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机制的不足。目前,尽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在风险防范和生物安全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却未对“公众参与”原则与制度的构建给予足够重视。公众参与制度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运行环节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法律应保障公众享有一定的野生动物保护参与权。在立法阶段,应明确法案起草、论证、审议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保障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渠道多元及进行立法前评估,以增强立法权威性;在执法阶段,完善野生动物保护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举报权并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在司法阶段,明确规定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对社会组织提起的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提供法律依据和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