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2辆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DPF)与否的国III重型柴油货车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结果表明,2辆改造重型柴油车的CO、THC、固态颗粒物粒数(SPN)和黑碳(BC)实际道路排放因子分别为(1.31±0.37)g/(kW×h)、(0.20±0.03) g/(kW×h)、(7.13×1010±5.27×1010)个/(kW×h)和(0.69±0.06)mg/(kW×h),相对于原始排放(拆除DOC+CDPF)分别降低52.48%、55.69%、99.91%和99.22%.从低速、中速到高速,CO和THC减排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然而运行工况对SPN和BC减排比例则无显著影响.加装DOC+CDPF会导致NO2在NOx中的占比升高,且从低速、中速到高速涨幅依次增大,但对NOx无明显减排效益,其排放因子为9.53~9.83g/(kW×h),远高于实验室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2.
一自从我买了车,心中添了一桩大事,就是围绕新车的不少的事情,绷紧神经:注意几十种交通标志,注意高贵的行人,注意威严的交通警察,注意车的仪表盘,转向灯,注意车里该通通风了,是打开天窗,还足侧面窗户,还是都打开……感觉车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手脚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I/M制度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脆性源,如果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控制不好脆性源,则其有效实施将受到影响。利用系统脆性理论对该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L/M制度系统的脆性源以及解决措施是其分析研究的目的。在系统子因子中从业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是最大的脆性源,但是其均被维修企业和检测企业所包含。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其在维修企业的脆性度比在检测企业的脆性度大,所以维修企业是该制度最重要的脆性源。用系统脆性理论分析方法分析I/M制度的脆性是一种科学、有效和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保障更好的运行I/M制度以有效的控制在用车的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用汽油车尾气污染控制的重要技术法规,国家强制性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已于2005年5月30日批准发布、2005年7月1日实施.本文对该标准的修订背景、适用范围、双怠速检测法和排放限值的确定、简易工况法以及标准实施的相关问题等主要技术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保产业》2010,(11):54-54
为加强城市在用车排放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在用车污染防治工作发展,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委员会(CVEC)于2010年10月22日在天津举办了“首屑大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研讨会”。据悉,研讨会将形成定期机制,建立起在用车污染防治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新车亦恼人     
曾兴 《环境》2003,(6):33-33
刘女士最近经常感到眩晕、恶心,而且头疼、胸闷、呕吐。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建筑物综合征”,即由室内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刘女士感到很纳闷:自己的家及办公室最近都没有装修过,哪来的污染呢?后在医生提示下,刘女士才想起可能是一个月前自己刚刚买的那辆新车在“作怪”——由于长期不开窗,车内总有一股挥散不去的强烈气味。后来  相似文献   
7.
8.
刘宁锴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2):227-229
简述了I/M制度的含义及在用车的排气污染建立I/M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我国实施I/M制度的组织结构、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支持等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随机采集北京地区200辆满足第5阶段排放标准在用车的车载诊断系统(OBD)的IUPR(OBD监测频率)数据,测试了4种典型车系的在用车在实际道路行驶工况下IUPR各监测项的特征分布,并和NEDC工况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集数据车辆的OBD系统均能实现对催化器和氧传感器的监控,对EGR和次级氧传感器的监控也可分别达到74%和91%;在用车平均点火循环3.9次才能满足一次目前IUPR的监测条件;各监测项IUPR均值均远大于国五标准限值0.10,但各IUPR监测值分布存在差异,催化转化器和氧传感器的达标率均为92%;实验室NEDC模拟工况基本能实现对各车系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的监测,但4条实际道路测试结果则表明不同车系IUPR监测项分子+1的差异较大;拥堵路况的低速工况下OBD系统难以实现对车辆尾气排放控制系统各监测项的有效监测.因此,需结合北京实际路况进一步完善在用车辆OBD系统的监测条件,实现对北京在用车尾气排放控制系统的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对城市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通过分析国内外实施I/M制度现状,指出我国加强推行实施I/M制度有利于防治在用车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