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54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仕芬 《环保科技》2003,9(1):15-18
研究了遵义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 (特别是交通噪声 )的变化趋势 ,并对其等效声级 LAeq的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了降低区域环境噪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国家环保局颁布了新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标准后为适应新标准的需要,介绍了一种实用、新颖智能噪声监测仪--HJS-Ⅱ型噪声级记录处理仪。该仪器的最大特点是能利用过去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面临淘汰的瞬时声级计作为一次仪表,用单板机技术组成二次仪表,实现监测仪器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3.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芜湖市供销社获悉,芜湖市再生资源交易中心日前挂牌成立,该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规模的再生资源交易中心之一,此举将有效改变芜湖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散、乱、差”的无序状况,促进芜湖市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取水环境中常见的4种微塑料介质(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一种自然介质(鹅卵石)进行野外生物膜的培养,以探究不同类型介质表面附着的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和藻类群落组成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鹅卵石与微塑料介质上的生物膜的形貌结构及藻类含量与组成特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微塑料介质表面附着的藻类叶绿素a浓度普遍低于自然介质.实验进一步发现,不同的微塑料类型同样会对生物膜藻类含量以及功能特性存在一定影响:PET片上附着的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高(613.7μg/L),PP片上最低(492.5μg/L);然而,PP片上藻类的光合作用最大量子产量最高(0.443).以上结论说明微塑料会改变附着藻类的生长情况和初级生产力,进而可能影响生物膜在水体中的碳循环过程,对水体净化及污染治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生物气候、地形、底质类型、海温等环境因子和红树林分布数据建立了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模型,基于最大熵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沿岸红树林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对福建省红树林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估,识别了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适生值区间,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取了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与空缺区域.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红树林适生区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海表温度、气温和降水等,福建省红树林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沙埕港-三沙湾-兴化湾沿岸、泉州湾-厦门湾-九龙江口沿岸、漳江口-东山湾沿岸等地,其中最优适生区面积约为91km2.全省共识别出8处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域,现存红树林保护率约为64.4%,保护修复空缺主要出现在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福清湾等处,研究结论可为未来福建省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及最大日流量变化影响的定量识别问题,以华南湿润区武江流域为例,分别采用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和敏感性系数法,从日和年尺度定量模拟和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最大日流量和径流变化的影响过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HIMS模型在武江流域适用性良好,日尺度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西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7,水量平衡误差绝对值分别为3.1%和3.3%;两种方法均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流域年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但贡献率较小。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年最大日流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9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6%。相较于年均径流量,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二次布点是在已有监测数据基础上增加监测点进行监测,决策者常常需要通过结合二次布点和原有监测数据,使插值估算的浓度超标区域最大化或最小化。较详细地介绍了SADA软件最大(小)化超标区域布点法,结合沈阳市区PM10超标区域研究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显著效果并与随即布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综合评判中的分析,指出“最大隶属度”原则的不适用性,并根据环境质量分级所存在的固有关系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是编写报告书的必要保证.运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能够简单便捷地完成数据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用于湖泊水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模糊综合评估的应用与研究很多,在那些方法中主要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最后的评定,但是湖泊水质评价涉及到多样点多项指标等多因素,一般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不能适用。本文利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多目标优选,给出了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我们对武汉市东湖水质监测结果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