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丹儿 《民防苑》2009,(2):20-21
我国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都发生在日本和它周边地区。但是在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的国家为什么每次地震后能够做到人心临危不乱,社会秩序井然呢?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7.8级(5月18日修正为8.0级,烈度为11级)大地震,持续120秒(此前已经发生2次有感地震,紧接着开始大地震)。这次地震属于“浅源地震”(距地表下10千米处),震中在北川、青川、映秀镇一带,共涉及58个乡镇3,669个受灾村,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灾区处于大山中,道路中断、山体滑坡、  相似文献   
3.
1991年2月6日及3月14日,山东省烟台市所辖莱州市及蓬莱县东北海域分别发生3. 8级有感震群及4. 7级有感地震,引起当地普遍的社会反应。山东省地震部门紧急应震,开展现场工作,及时做出正确的早期趋势判断;地方政府果断决策。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稳定了民心。本文概述了这两次中等有感地震事件的应急情况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认为对有社会影响的有感地震采取适度的应急措施,充分发挥地震部门的参谋功能和当地政府的行政决镱功能,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震减灾应重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震前小震调制比空间异常消失的映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小震调制比方法的时空异常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近几年震前小震调制比的空间异常变化与有感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利用震前小震调制比的空间异常消失可进行有感地震甚至中强地震的地点预测.  相似文献   
5.
福清市地处福建沿海泉州-汕头强震活动带北段,历史上曾受到泉州海外1604年7.5级大震影响,1918年的南澳岛海域7.3级地震影响,其影响烈度均为Ⅵ度,本市及临近市县也多次发生有感地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次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已经造成巨大损失.国家遭此劫难,民众之痛无法形容,让我们强忍泪水为众多死难者默哀!如何有效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然而,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当遇到有感地震和破坏性地震时该如何识别、避险和逃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是国务院提出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安徽省积极组织推进2020年防震减灾奋斗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大大提升了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认真总结安徽省推进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做法、进展和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无疑对于今后进一步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如期实现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动态     
南京六合区举行防灾减灾演练5月15日上午,六合区防灾减灾广场演练在雄州街道仁和广场举行。演练假设雄州街道突然发生M4.2级有感地震,商场内群众迅速采取正确的紧急避震措施,就地避震。六合区应急管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待地震主震过去后,广播及时发出疏散指令,居民按紧急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居民有序疏散到安全场地后,工作人员立即对疏散人员进行统计,并救护受伤人员。统计中发现有1名居民失踪,搜救组立即展开搜救工作,最终在2楼安全出口附近将受伤群众救出,并安排救护车送医。  相似文献   
10.
强有感地震事件的社会影响及其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近年来发生的几例强有感地震事件的分析,认为强有感地震事件对社会影响具有小震致灾、中震成灾、波及范围广等特征;强有感地震社会影响的产生与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基础设施的安全程度、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处置强有感地震有针对性的快速响应、科学决策、信息沟通、自救互救、正确引导、强化宣传、做好善后等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